相國大人要巡視蘇省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全國各地。
蘇省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如臨大敵,無數人準備著偷偷努力,好驚豔所有人。
誰不知道相國大人最喜歡愛民如子的官員?誰不知道相國大人最喜歡能出成績的官員?
在這消息傳到蘇省的那一刻,無數經常紮根府衙的官員紛紛走出了衙門,全都一頭紮進了鄉村田野。
平日裏高高在上的縣太爺全部手持鋤頭,和農民勾肩搭背,在地裏揮灑汗水。
那些知府大人們更是罕見的開始在府城內四處轉悠,為民間平反冤假錯案。
一時間官員的好評如潮,平日裏那些壞名聲全部被扭轉過來。
說書的也不講武鬆打虎了,專講縣太爺巧破冤案,知府大人三下田野。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那些當官的全都開始紮根基層,深入百姓了,也能走到民間去聽聽老百姓的聲音。
當然,這一切的變化都源自於相國大人的巡視。
也有些擺爛的官員得過且過,覺得像郭大人巡視也不過就是做做樣子罷了,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歌舞升平依舊,不顧百姓的死活。
他們雞鴨魚肉,吃喝嫖賭,無所不通。
外麵的百姓哀嚎遍野,餓殍滿地。
當然有心的官員已經拿出他們富餘的糧食去接給他們,而沒心的官員則把這事兒偷偷記錄在案,準備著上報上去,好當做自己的政績。
總之是各個官員此刻沒了勾心鬥角,全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量將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現給相國大人。
畢竟相國大人能來巡視的機會並不多,一旦讓他看上了眼,扶搖直上,那還不就是他一句話的事。
徐天華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行,那聲勢更是鋪天蓋地,簡直猶如當年太祖皇帝東巡一般。
如此龐大的動靜,自然驚動了國內一些不懷好意的組織。
這些年隨著徐天華權力的越來越集中,以及對世家大族打壓力度的增強,讓對他不滿的人越來越多,而不滿他政策的人更是如同過江之鯽一樣,數不勝數。
無數人都瞄準他東巡的這個機會,準備石破天驚。
當然也有聰明人在暗暗蟄伏,坐看其他人先出手。
讓他們先去碰一碰徐天華的銅牆鐵壁,消耗一下徐天華身邊的護衛力量。當然也是讓他們去試探一下徐天華身邊的防衛,給他們下一次動手積累經驗。
真想靠著一擊必殺的,簡直是在癡人說夢。
徐天華屹立不倒這麼些年,哪有那麼容易一擊必殺?他的謹慎程度,絕對比他的武功要高。
這不,前兩天剛有一批江湖人士想要刺殺。
他們門派第二天就遭到了大軍圍剿,滿門上下無一活口,連山上的雞都被劈成了兩半。
更離譜的是周圍的宗門隻是因為沒有舉報他們也慘遭大軍鎮壓,血腥的屠戮彌漫著整個山頭。
那些平日裏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高高在上的大俠,在大軍手中如同雞仔一樣被宰殺。
隨著一個又一個宗門的覆滅,徐天華仿佛在用自己的鐵血手段告訴世人一樣。想要刺殺他,得先做好屠宗滅門的準備。
江湖上的硝煙剛剛消散下去,便有許多官員被抓。
這些官員大多數都是和那個神秘組織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徐天華之所以一直留著這些人,就是等著在這時候拿出來殺雞儆猴用。
徐天華雖然能躲避大多數的明槍暗箭,但是總會有些防不勝防,這些官員平日裏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危害,留著也就留著了。
現在之所以把他們拿出來祭旗,主要是因為徐天華離開了京都,需要拿著他們的人頭來震懾一下天下。
還是那句話這些人不死,隻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到死的時候,現在殺這些人那便是因為他們到了該死的時候。
至於他們活著的時候,為了那個組織傳遞了多少消息,徐天華並不在意。
因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真正損害帝國的利益。
那些關係到整個國家要害的消息,肯定會避開那些人。
當然,以他們的地位和級別,是接觸不到這樣層次的消息的。
隨著一顆顆人頭滾落,徐天華緩緩的向著蘇省方向前去。
雖然他的腳下是血流成河,但是整個大寧帝國卻正在繁榮昌盛。
有些時候,國家還是需要一些必要的殺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