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以後,能讓徐天華感到苦惱的事情已經變得很少了。
畢竟,凡是不順他心意的東西已經灰飛煙滅了。
這天,閑得無聊的徐天華開始翻閱起東瀛的戰報了。
自從之前在那裏布局之後,好像就跟托管了一樣,把所有的應急處斷權全部丟給了前線將領。
說到底還是自己手裏頭的事情太多了,不是忙著國計民生,就是操勞社稷未來,東瀛小國的事情自然也就拋之腦後了一段時間。
之前朝堂上還有人拿這件事做過文章,徐天華還借機懲處了不少大臣呢。
當然,兵部之後也是製定了一係列計劃,幫助大名勢力對東瀛主力部隊進行全麵絞殺。
看著戚繼光最新的奏折,東瀛那邊的日子不是很好過啊。
首先是大名勢力在他的默默支持下,已經點燃了全國戰火。
接著便是充當先鋒部隊,帶領著大寧帝國的水師陸戰隊登陸作戰。
根據和大名勢力之間的約定,他們割讓了十三個縣給大明帝國作為棲息地。
要知道,大名目前控製地區也就在二十多個縣左右,是十分有誠意的合作。
當然,他們清楚的知道,要不是大明帝國在背後支持,別說二十多個縣了,他們恐怕連十個縣都控製不住。
而東瀛王國將軍幕府那邊大約還控製著三十個縣左右的地盤,但是他們的國都已經暴露在大名的兵鋒之下了,隨時有被攻打的風險。
東瀛王國還是很硬氣的,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說要遷都這樣的喪氣話。
當然,東瀛的海上軍隊已經被全部消滅了。
現在棘手的是他國內殘存的十五萬東瀛禁軍和二十萬東瀛地方部隊,大名那裏的軍隊不過才區區十五萬,還不到東瀛主力的一半。
大明帝國登陸也是有限登陸,大約隻有三萬人左右,對於大局的影響力不足。
當然,縱使大明帝國軍隊隻登陸了三萬人,大名勢力也是絲毫不敢小覷。
畢竟港口還停泊著大量水師呢,更別提背後的大明帝國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士兵。
大名勢力的首領也是很有眼色,聽聞大寧帝國改名為大明帝國後,立刻將自己的勢力名稱改為了扶桑,生怕犯了徐天華的忌諱。
林方正也是熬出了頭,被徐天華委任為扶桑國相,充當大明帝國的眼線。
至於他的家人,為了讓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讓孩子接受到更高的教育,徐天華大手一揮,全部接來了京都。
為了讓林方正無牽無掛,好好辦事,他還讓他的妻兒老小給林方正寫了不少家書。
林方正今年五十多了,唯一的兒子被徐天華接到了京都,本人也被暗衛灌了江湖上的毒藥,每半年都需要回一次京都拿解藥。
當然,下毒從來不是徐天華的目的,隻是怕林方正被權力腐蝕,所以給他拴上一條狗鏈子。
畢竟,男人有錢有權就變壞……
徐天華也是為了他一大家子妻兒老小著想,萬一他在東瀛想不開,選擇了拋妻棄子,也能靠著這個毒藥有效控製它。
把他能走的出路都給堵死,這樣他自然會一心為徐天華辦事。
當然,也能有效的避免他在東瀛亂來。
也算是給他的妻子兒女一個交代,畢竟是徐天華“請”的他們,還是要給他們一家子一個交代的。
看著兵部送來的東瀛的局勢圖,徐天華頓時拿起了禦筆,在地圖上圈圈畫畫起來。
說實話,在以前徐天華沒穿越過來的時候,他初中就曾經幹過,在曆史圖冊上圖圖畫畫的事情。
當時畢竟是個學生,也沒有什麼能力去左右世界局勢,自然隻能靠著一支鉛筆,一幅地圖來滿足自己的幻想。
現在不同了,他每圈畫一個地方,那都將是東瀛戰火紛飛的開始。
如果他在一個地名上打叉,那麼這座城市極有可能就要被在地圖上抹掉。
畢竟徐天華現在有這個能力和實力,他的隨意塗寫已經是金口玉言了。
一邊兒圖圖畫畫,還在上麵進行了標注。
比如說,對東瀛國都發動大規模進攻,吸引周圍的地方軍隊來營救,同時在必經之路上進行埋伏,圍點打援,為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