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和二年(即公元1119年),北宋,襄陽城。
大雨晰晰瀝瀝地下了整整一宿,雨後的真武山煙霧繚繞,陣陣好似輕紗般的水霧頓時籠罩了整個山林。遠處的群峰在朝陽的映照下若隱若現,清新的草香拌著微風彌漫四野,鳥兒們也不甘寂寞的呼朋引伴買弄著自己婉轉的歌喉。當真是動中有靜,靜中含動,使人不覺的心曠神怡宛若畫中遊。話說這真武山地處湖北省襄陽境內,(今湖北襄樊)山勢成東西走向,南北交錯。縱橫間盡顯雄奇,蔥鬱中又彰顯秀麗,比之道教聖地武當山也不恐多讓,故素有小武當的說法。這真武山共有七峰四十九脈,暗合天數。因此曆來便被人們視為尋仙問道之妙處。而虎頭峰作為真武第一峰自是奇俊異常,加之因其形狀酷似仰天長嘯的虎頭,故而得名。峰上草木蔥鬱,怪石嶙峋。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一座道觀便那般靜靜地聳立其間。
“師傅,清風師弟自從昨夜起便一直昏迷不醒.您看,這,這該如何是好啊?”道觀內,大雄寶殿之上,一身著灰色道袍的小童恭敬的站在一位老者旁.
隻見老者身穿鶴氅,手執佛塵,腳踏粉靴.冉冉白須隨風而起,眉目間盡是一片祥和之色.當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此人便是這真武廟的長老周道陵,人稱平陽真人是也.
“明月徒兒莫急,待為師再去看看.”說罷,便與那小童一起向偏房走去.
再說那安文誌也算是流年不利,倒黴到家.想當初在人界出了車禍也就罷了,畢竟是天意如此,可那知到了陰界卻被那無良的閻王爺大人騙來找鼎,這自己也認了.誰叫這就是咱的命呢.但最可氣的是自己馬上就要走了還被不知是什麼的東西拌了一交,當時心中的那個氣啊,實非筆墨可以形容.就在安文誌要破口大罵之際,卻已經跌進了那團光蘊中,緊接著一陣刺目的白光便包圍了自己,一股大力接撞而至,渾身奇痛無比下,剛想發力呼喊,便已失去了知覺.
不知過了多久,安文誌才悠悠轉醒.入目間才發現自己穿著一件土灰色的道袍正躺在一間屋子裏,身上還蓋著一床厚厚的棉被.
“我這是在那?”
安文誌剛想起身一探究竟,卻忽然感到全身一陣乏力.無奈下,隻得又老老實實的呆在床上.
“靠,這次可被閻王那老混蛋給害慘了.老子現在動也動不了,不會是殘廢了吧?”就在安文誌不著邊際胡思亂想的時候,便聽見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的傳來.
安文誌扭頭向房門看去,隻見一老一少兩人推門而入.
來者不是旁的,正是那明月師徒二人.
且說明月隨著平陽真人走進房來,正好看見安文誌向門口張望,一聲歡呼,急忙奔到床前,嘴裏喊道:”師傅,快來看呀,清風小師弟他醒了.”
平陽真人聽罷,也緊趕幾步,來到近前斥道:”這般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你且閃開,讓為師看看.”說著便伸手向安文誌的手腕處抓去.
安文誌見壯,直覺就要閃避.可渾身卻使不出半點力氣,一不留神便被抓個正著.
平陽真人替那安文誌把脈良久,也不見言語.一旁的明月終是忍不住問道:”師傅,清風師弟他怎麼樣了?”
“奇怪,奇怪.”平陽真人眉頭緊皺,長歎一聲道:”清風脈象平穩,內息如常,正是在好不過了.”
明月一聽此言,麵露喜色的問道:”那師傅奇怪所為何事?”
“為師奇怪的是為何清風昨夜突遭雷擊,不僅無事,就連其原先阻塞的經脈現如今也已全部打通.實在是有孛常理啊.”
安文誌見這一老一少穿著古怪旁若無人的在那講著一些自己聽不懂的話,心中氣惱,張口問道:
“喂,老頭,這是哪裏?你說的清風到底是誰?”
話音剛落,便見那老少二人麵色古怪的望向自己.心下詫異,暗道:”難不成我說錯什麼了?”
忽聽明月驚叫道:”師傅,清風師弟開口說話了?”言語間充滿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