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曹操得到衛弘的資助之後,先發矯詔,分發給各路諸侯,然後招募義兵,樹立起一麵大旗,上麵書寫“忠義”二字。沒有過多場時間,前來投奔的人,不計其數。
一天,有一名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奔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奔曹操。曹操都留下來當做帳前官吏。隨後又有沛國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的後人,自幼習練強棒,十四歲時從師學武,曾有人辱罵其師傅,夏侯惇一怒殺之,逃了出來,聽聞曹操起兵,與族弟夏侯淵兩人帶領千於壯士前來投奔。
座談之後,得知夏侯惇夏侯淵二人乃曹操的兄弟,原來曹父曹嵩原來是夏侯氏的的孩子,後來過繼給了曹家,因此本是同家弟兄。
數日後,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自引千餘兵馬前來相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皆是善於弓騎馬射之術,武藝十分精湛。曹操很是歡喜,在村中操練軍馬,衛弘也是盡出家財,值班衣甲旗幡。四麵八方送來糧草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
當袁紹得到曹操的矯詔,於是彙聚麾下文武,帶領三萬兵馬,倆開渤海與曹操會盟。曹操作檄文到達各個郡。檄文上說“操等今日以大義公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檄文發出去之後,各路諸侯進階起兵響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徑漁陽容城。正行隻見,遠見桑樹從中,一麵黃旗,數騎前來。公孫瓚仔細一看,原來是漁陽郡守林宇。公孫瓚問道,“賢弟為何在此?”林宇對曰,“你我皆是幽州官吏,今日聽聞太守前去洛陽,特地前來侍奉等候,請太守大人進城休息休息。”公孫瓚進城一見,容城與往日大不相同,瞠目結舌,不由自主的問道,“林宇何人也,竟可使城池到達如此境地,真是神人也。”林宇笑笑對曰,“此乃屬下之功也,宇愧不敢當。”公孫瓚笑而對曰,“宇非常人也。”入內見林宇之左右,武者關羽,趙雲,甘寧,黃忠,高覽皆是精壯之人,文者沮授,郭嘉皆是飽學詩書之輩。不僅麵色一變,轉瞬之間亦恢複往常。宇問之何故?公孫瓚笑而擺手言道:“此乃痛心疾首之感也,想董卓為禍漢室,狠不得吞其肉,飲其血,以解心頭之狠,今日聞見宇之精兵悍將,甚是歡喜。如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何不隨同瓚一同前往,力扶漢室於將傾?”宇片刻之後回道,“董卓之亂,宇亦痛心疾首,可兵未精,糧草未足,需再待幾日,兵精糧足,宇定然率眾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