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勒意氣風發少年情懷也不見了,沉著如個中老年人。
景差感慨激情也沒了,麵色平靜如水。
這三人都是熊完的絕對崇拜者,此時看到熊完出現,那真是激動異常。
熊完:“三位辛苦了。”
“為我王,萬死不辭。”三個忠心耿耿的家夥,果然一如既往的忠心啊。
熊完:“倭矮島那邊情況如何?”
宋玉上前道:“倭矮島麵積不大,與中土一郡相似……”
倭矮島陸地麵積37.8萬平方公裏,而且是個狹長的小國度。
戰國時期(中原的戰國時期,不是倭倭島的戰國時期)的人口數量更是極度稀少,總數為二十萬人。
倭倭島目前還處於母權製社會階段。
在項燕登陸倭矮島之前,便有中土的移民入島,帶來了中土先進的農耕文明,日本進入農業社會,彌生人從沿海地帶遷移到廣袤的平原。
因此倭矮島才有了些發展,原始氏族公社發生極大變化,開始出現父權製取代了母權製的趨勢。
倭矮島在三百年前開始出現了倭矮島第一代倭矮王。
第一代倭矮王,相傳為倭矮島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後麵幾代倭矮王也自稱為天照大神的後裔。
目前倭矮王是第七代。
熊完知道,這倭矮王便是後世的倭矮天皇。
“天皇”這個稱呼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公元673年至688年前後由天武天皇製定的《飛鳥淨禦原令》中。
所以“天皇”至少也需要過上七八百年,倭矮人才會開始稱呼他們的倭矮王為“天皇”。
這二十萬人口能有多少士兵?
第七代倭矮王手上隻有一萬人,而且還是小矮人。
他們幾百人開戰就是一個“巨大的戰爭”場麵,在中原隻算是群毆。
他們幾千人開戰,那就是曆無前例“戰役”,在中原隻算是小規模的斥侯相互試探。
若是上萬人開戰,那就是倭矮島上的災難,至今還沒有過呢。
而就是戰國時期的這二十萬人繁衍,兩千多年後,卻坑殺了不知道多少個二十萬亞洲人。
項燕帶領三十萬趙兵登陸倭矮島,要滅這二十萬人口,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之所以這麼長時間沒有完全占領倭矮島,那是因為對遷降入倭的三十萬人的整頓上。
最主要的是其中有十萬趙兵叛變了。
這十萬趙兵知道不是項燕的對手,便與倭矮王達成共識,共同對抗項燕。
項燕雖然年輕,但是對於這十一萬人馬,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他有楚王背後支持的兵器、糧草,二十萬收拾一個比流民還容易的十一萬兵馬,實在沒有任何挑戰性。
項燕主要是應付自然災害上、倭矮人反複無常的叛變上、二十萬士兵的安居上。
幸好得宋玉、景差、唐勒三個統籌,這才穩定下了這二十萬兵馬。
然後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直接爬山涉水,來到了倭矮王的國都,直接就滅了倭矮王,那十萬叛變趙兵,也直接被砍散。
現在倭矮島基本上項燕一家獨大,其他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