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境界(1 / 2)

清末明初著名儒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書中指出: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作者以宋代晏殊《蝶戀花》中一句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表達確定目標、執著追求、登高望遠、明察路徑、熟悉概貌的深刻含義,作為第一境界。接著又以北宋詩人柳永的《鳳棲梧》中最後兩句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來表達堅韌不拔、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廢寢忘食、即使人瘦帶寬也始終不悔的含義,作為第二境界。最後又引用宋詩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最後四句詞:“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表達經過了專注的研究、反複的努力、不懈的奮鬥,終於豁然開朗、心靈頓悟,從而使自身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達到了最高境界。古今中外,對境界的論述有很多,如弗洛伊德的人生三境界--本我、自我、超我;孔子的讀書三境界--知之、好之、樂之,以及學藝的三境界--懸思、苦思、頓悟;企業家的三境界--大智慧、大抱負、大手筆等。還有如哲學家馮友蘭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都是對境界的精辟論述。人生在世,無論從事文的琴、棋、書、畫、詩、酒、花五車八鬥學識,還是練習武的矛、錘、弓、鞭、劍、棍、斧十八般武藝,也無論是從政、從商、從工、從軍、從農、從教,都與境界相關。即使是道家與佛家也講究“天人合一”和“萬般皆空”的精神境界。股市中人,要想成為一個贏家,也必然需要經曆三重境界。因為境界是一種目標、是一種跨越、是一種成功者前進的腳步,更是股市贏家心態修煉的尺度。

大凡初入股市者,都會進入王國維描述的第一境界:則決心進入股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時對道的理解隻是一種途徑,通過股市去發財致富。在明確目標後,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股市、學習操作方法、學習技術分析、熟悉股市基本法規,準備入市資金,雄心勃勃準備一展身手。此時以股市中術語言表達便是“手中無股、心中有股”。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股票交易,股票賬戶上還沒有股票,但心中已開始裝滿了不少股票知識,已開始選擇好股票品種,已開始對行業、個股的選擇有了初步的目標。但是對什麼是機遇?什麼是風險?如何抓住機遇?如何規避風險卻知之甚少。而這一切被勇氣和激情、被自信和膽略所淡化了。滿腔熱情之下,催生出財富夢想的藍圖。在夢想與熱情中進入了第二境界:當正式成為一名股民並在賬戶中出現股票和資金時,便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手中有股、心中有股”的境界。此時發覺錢不是想象中那麼好賺,牛股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好選,風險的規避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機遇的把握更不是想象中那麼輕易。尤其是每時每刻股價走勢的變化讓你始終在經受盈虧的考驗,而這種股價的變化又受著那麼多係統性和非係統性因素的影響,鋪天蓋地的信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你無所適從。強弱的分化、個股的走勢與大盤走勢的差異,牛市與熊市的轉換,猝不及防的暴漲暴跌,企業的、行業的、政策的、經濟的、全球市場的、商品市場的、各種突發性的、災難性、聯動性的、特殊性的因素,讓你的神經時刻處於高度緊張之中,讓你的喜、怒、哀、樂、驚、思、恐的心情始終處於忐忑之中。這時你會發現小小一台電腦裏,卻容納著一個偌大的世界。細微的股價波動,卻與全球金融大海潮汐相通。此階段用另一種語言來概括,便是從第一境界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變成了第二境界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對股市的認識開始從現象逐步進入到本質。這時,手中有股隻是個表象,心中有股才是實質。心中時刻惦記著手中股票價格的變化,時刻牽動著盈虧得失的天平,時刻關注著與股市相關的各種信息,時刻希望得到專家的指點。在經曆了大大小小的盈虧之後,開始從經驗與教訓中進行反思、進行反複。可以說股市中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在進入第二境界後,便停滯不前。一部分人往往重複著以往的錯誤。他們也孜孜不倦,也堅韌不拔,也廢寢忘食、也衣寬帶鬆終不悔。但是他們的精力和財力始終消耗在股市的迷魂陣和盤陀路中而難以自拔,他們始終在教訓中重蹈教訓,他們始終借別人的腦袋指揮自己的錢袋,所以其結局往往是在第二境界中鞠躬盡瘁人財兩空。真正能從第二境界脫穎而出的人,必須是個善於思考的人。哲學家馮友蘭指出: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並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在一體,便構成了他人生的境界。股市中人在贏贏輸輸中必須學會思考,不能糊裏糊塗地輸和贏,不能將每一次投資作為一種機械性動作、作為一種博彩,隻有將經驗和教訓作為成功的一種積累,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地去研究、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總結,才能像科學家愛迪生那樣,從五萬次的試驗中終於發明了鎳鐵感蓄電池。才能像牛頓那樣,在日思夜想的不斷思索中,從蘋果突然落地的現象中頓悟地心吸引力。那種贏家的智慧、心態、氣度、悟性,全都是通過專注地思索研究,才能產生一種頓悟,產生一種豁然貫通的心靈感應,才會從風雲變幻的股市中洞察潮漲潮落的實質,才會從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中領悟牛熊的轉換,所以第二境界不僅僅是一種艱苦、忍耐、堅毅、執著,更是一種智慧、思索的精進。而第三種境界“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這四句詞中,將這一層的境界的含義得到了高度的概括和凝練。“驀然回首”是一種頓悟,“那人卻在”是指事物發展之道,指一種真理、一種本質、一種精華、一種成功的關鍵,“燈火闌珊處”指的是“地方、區間、點位”。這是道之所在、真理與精華所在,原來並不深奧、並不典藏、並不空虛,而是就在燈火光明的亮處,就在人們常來常往的普通之地。這種頓悟、這種覺解,就像學了十數載武術,忽然發現真功夫就在簡單的一招一式之中;像學了十數載詩文忽然發覺真正的名詩佳句就在其樸實無華的文字之中。而股市中人經曆了十數載風雲,忽然頓悟大道至簡,贏家的真諦原來在於心態,成功的真諦原來在於悟道。春萌新綠冬有雪、夏現飛花秋有實。月有圓缺、人有禍福、潮漲潮落、旭日斜陽,一切牛熊轉換、強弱更替,恰如滄海桑田、四季轉換,均為自然。滄海橫流,我僅取一瓢飲。雲在青天水在瓶,雲有雲的逍遙,水有水的自在。心曠而心平,氣定而神怡,因此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眼望股海、笑看風雲,看此時手中有股、心中無股,胸懷大勢,不計小漲小跌,騎牛驅熊,資金出入有度,人是主,股是仆,人為貴,錢為輕。“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進入了這第三境界,便意味著成功,意味著你是真正的贏家,意味著你回歸本性、回歸本色、回歸自我。此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此時的山水,你所看到不隻是表象,而是實質,是一種認識升華下的洞察,是一種智慧凝練後的簡明,是一種身心錘煉後的通泰。這種領悟和體會,往往是難以用文字和語言所能表達的。因為這是一種心領神會的感悟,一種心態潛移默化的升華。真可謂:“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而進入第三境界,千萬不能忘記,是需要“眾裏尋她千百度”的努力,是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毅力,是需要“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定力。可見第三境界是第一、第二境界的自然提升,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勢所必然,任何外力都難以決定。人皆可為舜堯,全在於自身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