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取率,她還不如讓夥計們歇息一下,或者是趁冬天的時候做些香膏、熬些紅糖來得劃算。

天氣漸冷,葉夏至決定將今年種的木薯都挖出來。

木薯根莖除了明年自己家種的,其餘的全都送出去。

柴頭村和附近村子的隻分了一些,剩餘的全都送給山裏麵的人家。

蒼梧郡山多,山裏麵還有很多村子,那些村子水田少,山地多,比她們這些在外麵的村子更需要。

分到木薯根莖的人家都對葉夏至感激涕。

“夏至姑娘真是個大好人啊。”

“沒錯,這麼珍貴的莊稼都舍得無償給我們。”

“你剛才聽他們說著木薯莖要如何保存嗎?我光注意看人了。”

“我聽著呢,說是要埋在土裏,不能見一點陽光,待來年再拿出來插地裏麵。”

“行,我回去就埋起來。”

“……”

葉夏至種的木薯不算很多,每戶人家大概隻分了五六個,生怕被別人覬覦上,都很重視將木薯根莖埋在哪裏。

有些人埋在自家後院,有些人埋在自家牆下或者籬笆下,甚至有人在自己床底挖了個小坑,將木薯根莖埋進去。

這些葉夏至都不得知,要是知道,肯定也會哭笑不得。

縣衙今年也收獲了很多木薯和根莖。

李堯還親自來請葉夏至去一趟,看一下木薯的產量是否合格,還讓她順便指導一下收獲的木薯該如何處理。

負責管理官田的官吏都有幾十年的種植經驗,雇來的長工也是經驗老道的老農。

不得不說,他們種植出來的木薯,何止是合格,簡直比她種的產量要多。

她種的畝產是兩千斤左右,而官田的畝產至少有兩千三百斤。

李堯得知後,大大地嘉獎了一下眾人。

他尤其感激葉夏至,隻是從長安來時,隻是簡單輕便地上路,什麼貴重的物品都沒帶,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感謝她。

思忖半晌後,將自己最欣賞的一幅字畫送與她。

葉夏至打開字畫,看到後麵的署名,立即笑彎了眉眼,這幅字畫的人可是個大名人,現在雖說價值還不高,若是當做傳家寶祖祖輩輩傳下去,日後說不定值幾個小目標呢。

“真是多謝李大人了,我非常喜歡字畫。”

李堯笑嗬嗬道:“夏至姑娘喜歡就好,對了這麼多木薯要是不處理,怕是會放壞,你覺得該如何是好?”

葉夏至看著堆滿縣衙後院的木薯,道:“不如曬幹磨成粉,再賣與糧商,得來的銀錢可以充實一下縣衙庫房。”

她去年在縣衙住了不少時日,跟唐縣令走得也近,深知龍昌縣衙有多窮,那個大門的漆掉得斑斑駁駁也沒修過。

李堯覺得這個提議很是不錯,於是便找來人來刮木薯切片曬幹。

處理完事情,葉夏至又去打聽了一下江南道人士開在縣城的紅糖作坊的情況。

得到的消息是,這個作坊一直都沒怎麼接待客人,而是自己組建的商隊將紅糖送到北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