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洛陽本是漢室東都,魏晉皇城。如果我們占領了洛陽,必然會招致晉朝的進攻。
另外,如今冉閔屯居於黃河北岸的野王城中,與洛陽僅有一河之隔。
如今正是寒冬之時,黃河封凍。此時我們占據洛陽,隻怕冉閔會帶領大軍進攻洛陽。
冉閔神勇無敵,燕國慕容評、代王拓跋什翼犍、匈奴左賢王劉務桓和秦國世子苻堅等人,帶領共約8萬人馬圍剿冉閔。
卻不想被冉閔殺得铩羽而歸,全軍覆沒。此時我們若是占據洛陽,必然會招來冉閔的進攻啊!”
姚襄的弟弟姚萇向兄長建議道。
姚襄聽罷,長歎一聲,說道:
“你所言之意我皆明白,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我們羌人與秦國乃是世仇,與燕國也無交際。此時他們主動讓出河洛之地作為我們的生息之地,說白了隻是想借此挑起我們與冉閔之間的矛盾,並借助我們的力量來削弱冉閔罷了。”
姚萇聽後,驚訝地問道:“既然兄長明白這個道理,為何還要去河洛之地?”
姚襄看向年僅23歲的弟弟姚萇,一陣苦笑,問道:
“那依你之見,我們不去河洛,又該到何處而去呢?”
姚萇聽罷,一時語咽。
“是啊,不去河洛,又該去往何處呢?”
姚襄俯下身子,看向地圖,說道:
“弟弟,你帶5000騎兵,立即前往洛陽,搶占孟津關,堵死冉閔南下洛陽之路。
記住,冉閔神勇無比,你的任務隻是守住城池,而非出城與冉閔作戰。”
姚萇聽後,拱手答道:“我定然不負兄長厚望,誓死守住孟津關。”
孟津關,自古以來為黃河南北往來的交通要衝。
黃河由於黃土高原落差明顯,一路水流湍急,至豫西部孟津之後,河道逐漸變寬,流速驟降,便於船渡。
因此,古人在此設立孟津渡口,名為孟津渡。
孟津渡向南,有一座城池。
城池北瀕黃河,南依邙山,道路狹窄,因在孟津渡南,故名孟津關。
孟津關形勢險要,易守難攻,關河相連,形成了以關製河、以河衛關的格局。
又因孟津關是洛陽的北大門,因此自古以來便為兵家必爭之地。
姚萇帶領5000名騎兵日夜兼程,利用夜間星月螢火之光,快速搶占了孟津關。
如此,便守住了洛陽的北大門。
姚襄親率7萬大軍,乘著風雪,開始向洛陽進發。
當地百姓聽後,紛紛舉家搬遷,跟隨姚襄北上。
姚襄心中既是高興,又是痛苦,於是一一走訪,親自到四方安撫百姓,叫他們留在原地,免受風雪之苦。
但是,姚襄越是安慰,百姓們跟隨姚襄的意誌越加堅定,百姓們見到姚襄勸說,於是紛紛說道:
“明公既往,我們將猶如兒子失去父親,何來故鄉?”
姚襄迫不得已,於是將軍中所有的馬匹、車輛讓出,叫馬匹拉著車輛,而百姓們則乘坐在車輛之上,免受長途遷徙之苦。
而7萬將士們則個個走路,一路步行。
即便如此,也沒有一名將士叫苦叫累,反而主動讓出車輛,無一人心懷怨恨。
野王城外,將士們的訓練仍在緊張的進行之中。
此時已是十二月初,天寒地凍,積雪覆地,正是三九嚴寒之時。
不過,將士們的訓練熱情還是很高漲的,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將士們早已進入正軌,也不用冉閔再為此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