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朝廷風雪3(2 / 2)

溫遙月聞言側頭笑著認真承諾:“我一定會盡我所學。”

溫遙月算是正式擔任官職,母親替她搜集整理出來許多資料,大多是關於國子監,少數關於如今國家朝堂,政策等。

她趁著夜裏安靜時將這些細細看完,還認真地做下對應的標注。

如今的朝陽國用來選拔人才的是科舉製。

科舉製在華夏時是起源於隋朝,結束於清朝,在華夏曆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也算是由曆史演變後逐漸發展完善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機構。

它總的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童試是院,府,縣一級的考試,考過後就被稱為秀才。

成為秀才後就可以參加鄉試。

鄉試是省一級的考試,三年一次,秋季舉行,因此也稱秋閨,考中後便是舉人。

第一名為解元。

舉人進京趕考,參加會試。

會試是全國性考試,禮部主持,考中後被稱貢士。

第一名為會元。

會試後便是最高等級考試,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後便被稱為進士。

進士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至少是她所熟悉的製度,溫遙月輕輕鬆了口氣。

前任國子監祭酒是自己告老還鄉,主動離職。

但究其原因,怕是另有隱情。

如今朝陽國新帝年幼,大權落在大皇子身上。

可是女尊國又如何能夠容忍一個男子登上高位。

不服者多,異議者也多。

但迫於大皇子錦衣衛及小皇帝敬重的威勢,無人敢出頭,但背地裏誰又知道。

如今國內雖看似平和,實則內裏波瀾起伏,暗潮洶湧。

國子監收的學生多是貴族後代,朝陽國雖不沿襲貴族官位世襲,但那些人動點手腳給自己孩子謀一官半職實在正常不過,這就導致整個朝廷平民百姓想要出頭的人實在稀少,官場幾乎被貴族壟斷。

科舉製雖算得上公平公正,可貧窮孩子,一上不起學,二偏遠地區教育落後,無法給他們更好的教育等等,許多有能力的人沒能得到賞識。

朝陽國雖然算是這些國家中比較好的一個,但還是缺錢落後,她在京城還算好,但從她看的書裏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多地方都還很貧窮。

溫遙月越想越入神,不禁從教育想到經濟,想到修路,想到糧食。

無數有關現代的知識在她腦海裏轉個不停,她想全部在這個封建國家裏一一實現,卻也知急不來。

那些現代的東西是經過數千年曆史磨練而成,自然而然順著時間的腳步發展行走,而這裏是古代,思想並不完全開放,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時間點。

她要慢慢來,要選擇合適的,急不來。

溫遙月垂下眸,跳躍的燭火映在她溫和的麵容上,烏黑纖長的睫羽投下一道淺淺的陰影。

她輕輕收起手中的書卷,唇上揚起淺淺的笑。

想這麼多做什麼,她如今隻需做好自己的工作,將國子監管理好。

黎明的曙光透過窗戶慢慢地灑在房間裏,外麵雞鳴聲遠遠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