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直接把李世民給搞得啞口無言,是啊,鎮壓下去的是白蓮教,跟紅教有什麼關係?
“不對,你休想騙我,你們肯定是趁著今晚他們都舉行慶功宴,依靠偷襲才僥幸拿下整個皇都。”
“隻要幾個軍隊反應過來,立刻會回皇都勤王,到時候你們都討不了好。”
“不如你現在放了我,我給你一個一品大員的位置,賞賜千金,封萬戶侯。”
李世民心中還抱有一絲僥幸,自己許下這麼大的獎勵,隻要他放自己走,自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兵敗如山倒,這麼多人,對方勢力肯定不小,還能搞到火槍,絕對不是像之前那種,官員們為了平賬搞出來的造反。
“你想都別想,我出來當兵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名,我就是為了我們的信仰。”
“我們隻是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讓人有飯吃,有衣穿,你能做到?你要能做到我們也就不會在這裏了。”
李世民有些語塞,他還真沒把握,能夠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有飯吃,有衣穿。
都知道,在古代的封建曆史當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國力鼎盛的時期。
比如漢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明朝的仁宣之治。
這些聞名一時的時期,隻是相對於其他朝代或是年代來說,可能會好一些。
而當時的老百姓能夠做到的,也僅僅是剛好填飽肚子,處於社會底層的廣大農民始終都是統治者剝削的對象,始終掙紮在溫飽線上麵。
剛好填飽肚子,也隻能說是平日裏不餓著肚子,偶爾能吃上一頓飽飯。
但是這也是靠老天賞飯吃,稍微遭一點災,就要餓死一大批人。
李賀在他的苦晝短裏說過,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唐朝裏麵的詩歌還不顯的那麼直白。
人食百物還食人,相生相啖誰能躲。
張明弼的《人啖人歌》,說的夠明顯了吧。
一旦遇到災年,把所有東西都吃光了,也沒有東西可以吃,到最後隻能是人吃人。
這一切的一切,李世民比誰都清楚,但隻能裝作不知道。
他本身就是靠著世家大族們,篡位上的皇位。
對於這些世家大族的掌控力,不能說沒有,隻能說一點兒不存在。
隋唐之間,間隔的也沒有幾場動亂,死人是肯定的。
那麼隋朝有多少人口呢?根據《隋書》上的記載:
“大凡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
這是官方資料上對隋朝人口的統計數字,不過大家都應該知道,人口統計隻會算少了,不會算多了。
所以考慮到那些世家大族中的浮客、歌姬、樂工、仆役、奴婢、佃農等都未被納入統計中,因此可以推斷隋朝的人口數量應該在5000萬以上。
但是按照目前官方的統計,也隻有300多萬戶,就算按一戶五口來說,也隻有大概1500萬人。
但就這麼一場動亂,能夠讓整個華夏從接近5000萬人,變得不到1500萬人口?
歸根到底還是隱戶,把那些多餘的人口變成了奴仆,佃農等等。
這一點兒李世民心中是非常清楚的,他也很清楚,自己到底是靠著這些世家上的位,自然動不了這些世家。
隱戶也隻能任由這些世家大族操作,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這麼窮的原因。
在百姓眼中看來,他們本身就是應該交稅的,他們把自己之前不登記戶口的行為視為想逃稅,但是在有人和他們征稅的時候,他們就認為是自己逃稅失敗了。
實際上,這個時候唐朝的稅務有畝稅,就是按田地的畝數來收稅。
田地的畝數就擺在那兒,官方測量之後是很難更改的。
但人口不一樣,隻要隱瞞了人口,就可以隱瞞人丁稅。
實際上的田地是這麼多,隱瞞了人口之後,那平攤到每個人身上的畝稅就要加重。
再給那些隱瞞下來的人,征收一樣的稅務,最後的稅務可能到達七成乃至八成。
實際上的利益還是由這些世家大族們拿走,罵名還是由李唐皇室來承擔。
百姓窮,皇帝窮,富的隻能是臣子和世家。
想解決這個局麵,就必須得先把世家解決掉,不然,他們也不可能任由皇室動自己的利益。
還是那句話,目前世家大族占據著大多數的權利,想要動他們,就得先把人口弄出來,這就陷入了死循環。
至於李世民,他為什麼還能穩坐在皇位上?就是因為他一直在對外征戰。
他年輕的時候,對外征戰的功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百姓們願意受點苦,也要把外邊的土地拿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