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所謂的招標競選的過程當中,很多人為了一個皇商的名頭,寧可倒貼錢,也要把報紙專供拿下來。
要知道,報紙選定的時候紙張並不錯,如果說成本價在每平米6,7文的情況下,對方基本上都是無條件免費援助的。
比起每年要給官員交的那些賄賂,每年交些錢,直接給皇帝獲得這麼一個榮譽身份難道不香嗎?
包括墨汁也是一樣,造一張報紙的成本除了電費以外,是負的幾文錢一張。
所以,報紙這一項很快就會成為官方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言歸正傳,趁著這個機會,把報紙推行出來,不僅同時解決了百姓對報紙的接受問題,同樣還是給百姓打了一針強心劑。
現在人們的心思都在一夜之間屠殺了30萬突厥士兵這件事情,根本沒有人在意這個報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同時,所有百姓見到這皇帝,既然有能力抵禦外敵,自然也都會更加安居樂業。
直接被人交口稱讚,到是一個好皇帝,在他們眼裏隻要能打勝仗,不橫征暴斂,那就已經算是好皇帝了。
當然這個時候他們口中的皇帝,已經不再是以往的皇帝了。
而是作為國家權力最高的行使者,元首,這個皇帝隻不過是習慣性的稱呼而已。
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收攏戰場,讓戰場上那些還沒死的傷殘人員變成俘虜。
30萬軍隊,一夜之間全軍覆沒,這個消息已經成了定局。
突厥那方麵肯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收回這批俘虜,這個是肯定的。
如果說有一批軍隊回逃,那麼其他人就可以再慢慢商量。
哪怕隻有一兩個人回到營帳報信,都可以勉強算作他們,沒有完全被俘虜。
這樣隻是算作戰敗,也可以算是臨時撤退,雙方之間的關係還是處於戰爭狀態。
但是現在沒有一個人成功的逃回到突覺的陣營當中,這就相當於是什麼?相當於是整個軍隊已經全部被俘虜了。
這就相當於是完全戰敗了,起碼是這一場戰鬥中已經完全戰敗。
哪怕活下來的這些人不到10萬,而且全都是傷殘人員。
突厥也得不惜一切代價,把這些人贖回去,如果戰敗都不把人贖回去,這個由多民族聚合而成的部落,會第一時間崩潰。
戰爭狀態不贖人,他還可以算作是一個借口,但戰爭結束不贖人,人心就散了呀。
現在這已經不再是這10萬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突厥王朝的內亂問題。
隻要條件不是那麼的過分,那怕稍微誇張一些,對方也得接受。
不論怎麼贖,還是贖多少?這些問題都得仔仔細細的考慮。
但凡哪裏不對,或者是本身能夠接受的價格,突然變得不可接受了。
整個突厥王朝都會陷入震蕩。
大家可以一起吃肉,一起喝酒,有什麼吃什麼,有什麼喝什麼。
但是絕對不可能大家平均分配,拿來過冬的那些物資。
也就是說大家可以一起享福,但如果你想和我共患難?你想要白拿我的東西,那很抱歉,我不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