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突厥加一起,不計一切代價的話,還能拉出接近200萬的士兵。
但隻剩一個半殘的東突厥,趙桂熠還能從心嗎?什麼叫不計一切代價?除非他們突厥要亡國,否則根本不可能不計一切。
不計一切,就是不論男女,隻要能上馬的全部拉成士兵,所有擁有一戰之力的人全都就地轉職士兵。
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後方的牛羊全部沒人管理,哪怕一個月,就能讓牛羊折損六七成,剩下的還會元氣大傷。
哪怕是把所有的士兵以高價贖回來,都不會造成這樣的損失。
東突厥的可汗,可不是個傻子,贖人大不了傷筋動骨,反正大家一起平攤,不贖的話,就是所有部落一起看他不爽。
到這個時候,整個東突厥內部都會開始動蕩,一個弄不好就是亡國身死的下場。
他們的使者,在他們營地中還在開會的時候,阿古朵就已經開始向這邊快馬飛馳。
在他們心裏已經仔細計算過了,除了贖和不贖兩個結果,就沒有其他任何一種可行的辦法了,要估計的東西很多。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是對方前來送錢的。
雙方很快就坐到了一張桌子上談判,一方有意要人,一方有意放人,這件事情最後隻有賠償的多與少,沒有最後放不放人這一說。
由於大部分人不懂突厥的語言,雖然和俄語有些相似,但相似永遠是相似,俄語當不了突厥語使用。
所以把原本禮部的一些官員,額外給了他們一個編製,讓他們過來做翻譯。
“鑒於突厥不講武德,要求突厥償還曆代以來,華夏給予突厥的賞賜。
折合牛100萬,羊300萬頭,戰馬600萬,需在十年內付清。”
這個是數據部給出來的,華夏對於突厥曆年的賞賜轉化出來的數據。
十年完全付清的話,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足以讓整個東突厥元氣大傷。
每年隻能留下足夠自保的馬匹牛羊之類的,要是再想組織南下進攻,基本沒有足夠的資本了。
但是在突厥看來,這樣的條件無非就是漫天要價,突厥也不可能任由唐朝開出這樣的條件。
但現在他們雖然可以還價,可畢竟也得考慮到現在是有求於人。
經受過多輪迫害的唐朝,這個時候的怨氣已經非常深了,這個時候的突厥如果不大出血,怎麼可能把人贖回去。
阿古朵怎麼能不清楚這一點?
隻是低聲下氣的,請求他們允許把戰敗的士兵贖回去,並且詢問這個價格能不能低一點兒?
“這個贖人的價格能不能低一點?就算我現在答應了回去,他把我的腦袋砍了,自然這個事情也就吹了。”
禮部的官員,也用漢語小聲的提醒了蘇雄一下。
“你這個要求確實很多,兩邊突厥加一起都不見得能拿出這麼多牛羊來。”
蘇雄隻能尷尬的咳嗽了兩聲,然後解釋到:
“我也知道這個要求確實有點過分,但是你聽清楚,這個是要求十年付清,不是一年。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這並不是贖人的費用。
這隻是收回了唐朝對你們突厥的給予而已,屢次三番的賞賜,換來的不是尊敬,而是刀兵相向。
一項肯定是得給的,這是我們一致認為進行商議的前提,但是這畢竟是他們提出來的,我也要跟你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