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誰都有像唐僧那樣特殊的經曆,少年被收養在金山寺,作為一名天生佛子,他對佛法的理解可是一通萬通。

隻用一年就看完了所有的經書,並且對所有的經書都能對答如流。

三年,連一些老和尚都辯論不過他了,隻不過由於年齡太小,見識太短,辯論的內容還都局限於佛經之中。

等到他八歲的那一年,整個寺廟裏,對於這個天生佛子,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要不是年齡太小,按照規矩,這個年齡隻能受沙彌,他早成為了這個寺廟的方丈。

當然了,成為方丈,也不是說佛經念的好就能成的。

有人把他提名為方丈的時候,就被人以年紀的原因刷下來了,玄奘也沒有在意,而實際上,就是他的寺廟裏,沒有半點根基導致的。

這不是規矩不規矩的問題,佛經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人情世故。

對於這個年紀的他來說,佛經還是自己的全部,每日每夜都是看的佛經,自然佛經也就是他的人生準則。

但是,當他看到從後山中,那個空腔裏搬出來的上百萬斤糧食。

第一次感覺到,世界觀受到這麼大的衝動,山外的百姓們,每次爆發的大饑荒,這都是餓殍遍野。

雖然年幼的他,沒有真正見過,但是提到這個詞,他在腦海中就會出現相應的畫麵。

那是一片淒涼的土地上,饑荒的可怕肆虐使得景象愈發駭人。

一望無際的土地上,幾乎找不到一絲生機。

枯黃的草原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生氣,它們如同死去的靈魂,散發出一股腐朽的氣息。

滿眼的草地都被饑餓所蹂躪,變得如同一片荒蕪的墓地。

天空灰暗而低垂,仿佛連上帝的慈悲都被吞噬殆盡。

瘦弱的烏鴉和禿鷹在空中盤旋,它們的尖叫聲回蕩在寂靜的大地上,宛如餓鬼在哀嚎。

荒蕪的田野上散落著幾根幹癟的枯枝,它們曾經是綠色生命的象征,如今卻成了死亡的符號。

人們的存在也變得如此微弱。身形消瘦的人們穿著破舊的衣物,步履蹣跚,仿佛隨時都可能倒下再也無法起來。

他們的眼神空洞而呆滯,沒有了往日的光芒,隻有深深的絕望在其中交織。

有的人在地上艱難地爬行,尋找著任何可能的食物,他們的手指被泥土和塵埃染成了暗灰色,就像是地獄中爬行的魔鬼。

餓殍遍野,生命的火焰在這片土地上漸漸熄滅。

死亡的氣息籠罩著一切,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饑荒所吞噬。

這是一幅充滿絕望的畫麵,讓人心生悲涼,對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脆弱產生深思。

若是從平地上望去還不顯,但是在他的畫麵中,那是從天空中向遠處望去。

最少都是數百裏,橫的,豎的,全都是餓死的災民。

怎麼都想不通?既然有如此的殘酷,說是人間煉獄都不為過,為什麼不把多餘的糧食拿出去鎮濟災民呢?

他也問過方丈,為什麼不主動把這些糧食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