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虔城準備奪回王位,西陵國和多明尼加卻聯合起來,集結大軍準備覆滅車千國。虔城作出了選擇,他和虔麵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達成了和解,虔城和虔麵各自帶領自己的軍隊分別抵抗來自西方和南方的敵人。連綿兩年的戰鬥,多明尼加的軍隊被虔麵的打得很慘,幾次大的戰役過後,多明尼加的本性又顯示了出來,懦弱的作風讓他們的軍隊失去了勇氣,在軍隊甚至沒有傷到元氣的情況下,選擇了賠款求和。
而虔城在西線卻陷入了苦戰,兩個國家本來就是世代仇敵,西陵國逮到這樣一個機會,傾全國之力,對車千國西線發動了全麵攻勢。很快有五個行省被占據了,大量的流民湧入貢多林,虔城的軍隊損失慘重。虔麵攜勝利之師,以優勢兵力加入西線戰場,很快扭轉了戰局,讓戰爭陷入拉鋸階段。兩年後,兩國都不堪戰爭重負,選擇了議和。對於西陵國占據的兩個行省,兩國在議和時都選擇了無視。全麵的戰爭範圍縮小到了奧蘭和米林兩個行省,在議和時期,兩國仍在這個地區發生了規模在兩個軍團五萬人左右的衝突。時而爆發的衝突讓兩國的談判異常艱難,在談判桌上坐了三個月,兩國的代表團終於對奧蘭行省和米林行省的事情達成了默契,對這件事心照不宣的“選擇性失明”。
國王兩兄弟從戰場回來,在王室陵墓中,他們父親的墓墳前,虔城單膝跪地,向虔麵獻上了自己的佩劍。這是大陸通行的效忠的禮節。虔城這麼做完全是迫於無奈,當他在西線作戰,軍隊損失慘重的時候,虔麵而對多明尼加規模龐大的軍隊卻取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戰績。這個時候的虔城已經不再具備和虔麵一決高下的資本了,所以他選擇了向國王效忠。虔麵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國王,或許對他的哥哥曾經有過兄弟之情,但是在漫長的等待王位的時間裏,兩兄弟明爭暗鬥,已經讓曾經親人間的溫情消弭於無形之中。但是他卻不能對他的哥哥動手,在西線艱難的作戰,和士兵們同甘共苦的虔城已經在人民中有了很高的聲望。
車千王虔麵不愧是一代豪傑,他容下了他的兄弟,曾經的王位繼承人。在盛大的凱旋典禮中,虔麵將象征公爵的綬帶授予了他的兄弟,同時任命虔城公爵為貢多林執政官,看似賦予重任,實際上卻是留在了身邊監視起來。
國王家的兩兄弟的鬥爭到這裏就結束了,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裏,再沒有發生過衝突。但是隨著野望城一戰的發生,長久以來王國都城的平靜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