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牽機(3 / 3)

漆黑的夜空中,李煜的眼前卻幻化出了江南的秀麗景致:春水方生的秦淮河,風乍起,吹皺了三千弱水。悠悠流水,載走了六朝金粉,載走了錦繡繁華……

這情景,夢裏見過千百次。但此刻,卻是如此清晰,如此真實……

在嘉敏的懷中,李煜終於走到了他一生的盡頭。

“不——不——重光!”嘉敏絕望地叫道,伏在李煜的遺體上,悲痛欲絕。

此時,隴西郡公府,哀聲四起。

翌日,隴西郡公府一片縞素。

嘉敏一夜未眠。

清晨,她一襲素衣,一臉死灰,帶著府上的南唐舊眷,跪在階前,聽皇帝的詔命。

宣旨的是最受趙光義信任的內侍——王繼恩。

模模糊糊中,她隻聽到:追封已故右千牛衛上將軍,隴西郡公李煜為吳王,贈太師。

接著,是叩頭,領旨,謝恩……然後,她木然地站了起來。這些身後的哀榮,她漠不關心。人已經不在了,還要這些浮華作什麼?這些,能喚回李煜嗎?

就在她準備轉身時,王繼恩叫住了她:“夫人,請等一等。”

嘉敏有些驚訝地望著他。王繼恩走上幾步,附在嘉敏的耳邊,輕聲說:“夫人,皇上希望你進宮。”

嘉敏渾身一凜,仿佛被利器刺中了心髒一般。她轉向王繼恩,怒目而視,恨聲道:“那算什麼?皇上贈李煜太師,追封他為吳王,是良心不安了,還是帝王的權術?我又為什麼要進宮?”

這顯然不是王繼恩所能回答的。他含含糊糊地應著:“這個……”

“好了。”嘉敏收斂了怒容,臉色忽然變得異常平靜,“你幫我告知皇上,李煜在哪兒,我就在哪兒!”聲雖輕,卻堅定無比。

說完,她一言不發,轉身入室。

夜深人靜。靈堂裏,燭影搖紅。

嘉敏捧著李煜的詩稿,一頁一頁,輕聲地念著。然後,將它們投入火中。

黃保儀忍淚勸道:“夫人,這些都是郡公的心血。至少,也要讓它們流傳下去啊!”

“這些詞,早就傳到外麵了!茶樓酒肆,教坊戲院,都在傳唱,連趙光義都聽說了!”嘉敏抬起淚眼,望著一片白色的帷幔,似在自語,“我早就說了,重光,你的詞將會流芳百世的!”

她又丟了一張詩稿到火盆裏,竄起的火苗,映紅了她的臉,也灼痛了她的心。她微帶恨意地說:“重光,若是你沒有這些才華,又怎麼會有今日的下場呢!”

瞬間,所有的詩稿都付之一矩了。

嘉敏緩緩起身,淒涼地笑著,對黃保儀說:“這些都是重光的心血,我把它們都帶給他了。”

然後,她沉默了半晌,又說:“保儀,一切後事都要拜托你了。我代重光謝謝你。”

黃保儀訝然,不知所措地問:“夫人何出此言?”

嘉敏並不回答。慢慢地走到李煜的棺木前,將淚痕猶在的臉貼在冰冷的棺木上。仿佛,她能感受到李煜的餘溫,能聽到他的心跳。

她低聲自語:“重光,等等我。”

史載:

小周後悲怮過甚,於煜死後不久,亦卒。

李煜贈太師,追封吳王,葬於洛陽北邙山。

江南百姓聞煜死,有為之巷哭設齋者。

至此,南唐才算真真正正地結束了。正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永不複返。

隻是,在這樣的太平盛世,秀麗的秦淮河畔仍然傳唱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歌聲如癡如醉,扣人心弦。

興亡,是曆史必然的宿命;恩怨,終將隨歲月而消泯。

但是,這首淒美的詞仍然在流傳……

直到永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