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小盧庫盧斯的理想完全沒有半點信心,萬尼烏斯還是再次派出使節,對羅馬人的提議做出了回應,
色雷斯的獨立勢在必行。甚至,萬尼烏斯還在盤算著順便把西班牙也搞獨立了——因此,對於色雷斯的地位問題,萬尼烏斯的提議是“等關於和平談判的其它事情大致達成一致”之後再談這件事。
至於駐軍,萬尼烏斯同意雙方有權在自己領土上的任何一處駐軍。
然而,對於刺殺凱撒的凶手,萬尼烏斯在同意不強迫羅馬人交出他們的同時,鄭重的警告羅馬人。
按照日耳曼人的規矩,當一個家族裏的一個成員被殺之後,除非凶手能夠拿出一筆讓所有主要家族成員都感到滿意的賠償,否則這個家族裏的每一個人都會自然的繼承這份仇恨,並且會為被殺的人複仇。
因此,在凱撒被刺之後,作為凱撒的女婿,萬尼烏斯自然而且合法的繼承了這份仇恨,並且繼承了為自己的嶽父複仇的義務。
這份警告,是在萬尼烏斯的大營裏,當著波培婭的麵發出的——毫無疑問,這使波培婭感覺好受了點。
與此同時,萬尼烏斯也給小盧庫盧斯寫了一封回信,告訴他可以召集盡可能多的國王國通前來開會,商議各國和平相處共同繁榮的事情——同時,萬尼烏斯也在回信中很明確的表示,自己對習慣於使用奴隸勞作、從附庸國征募稅金揮霍的羅馬人,並沒有信心。
派出這一路使節之後,萬尼烏斯又派出了三名使節,一名回日耳曼青年公社,一名前往色雷斯,一名前往西班牙。
回日耳曼青年公社的使節需要從卡狄、巴達維、鄧克德裏和烏西彼得斯四個行省再調動四個整編野戰軍團南下——萬尼烏斯的意思,僅僅隻是威懾,但實際上他很可能會用到這些戰士們。
而前往色雷斯的使節,則給三個野戰軍團帶去了命令——他們需要尋找機會,徹底摧毀羅馬人在色雷斯地區的抵抗,讓色雷斯人盡快成為獨立的國家,而不是羅馬的一個行省。
去西班牙的使節所擔負的使命也差不多。不過相比之下萬尼烏斯更加保守——阿奎丹尼人和克勒特人可以見機行事,但並沒有必要強行做什麼——如果當地人確實已經決定起來反抗羅馬人,那麼阿奎丹尼人和克勒特人就要派遣軍隊進入西班牙,幫助當地人對付羅馬人;而反過來如果當地人還沒準備好,阿奎丹尼人和克勒特人就沒有必要強求。
最後,萬尼烏斯所做的事情,是將布魯托和他的軍隊派出去。
這一次,布魯托的軍隊得到了來自日耳曼禁衛軍團的幫助——他們得到了更加銳利的武器,更加堅固的皮甲、罩袍和盾牌,甚至還得到了長梯,以及可以讓二十個人抬著用來撞擊大門的撞槌。
萬尼烏斯並沒有給他們什麼特別的任務,隻讓他們象之前一樣,襲擊莊園,解救奴隸,武裝戰士。
按照萬尼烏斯的說法,未來的日內瓦王國能夠變得多強大,很可能就取決於他們的努力了——當然,他們首先得保證自己活下去。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萬尼烏斯讓戰士們擴建他們的營壘,嚐試著將營壘變成要塞——這以後會成為日內瓦王國和羅馬的分界線——之後,在這座要塞的東邊,羅馬人的土地上,將是一片被布魯托摧毀的廢墟。
因為要將這裏建設成為永久的大型要塞,萬尼烏斯讓人在目前的營壘後麵修建了一座額外的營壘。
這兩座營壘都有一人深的寬闊壕溝以及一人高的土壘保護。
在壕溝裏麵,是被砍下來的樹冠——這些樹冠的枝葉部分被埋在泥土裏並且夯實,露在外麵的樹幹部分則被削減,並用火焰燒烤過,使之成為尖銳而且堅硬的利刺。
高大厚實的土壘外,戰士們在萬尼烏斯的要求下割來柳條,編織成密密層層的防柵披在土壘上——這樣,如果敵人試圖用石彈摧毀土壘,柳條防柵可以有效的削弱石彈的威力。
而在土壘之上,則是一人高、兩人寬的護牆。這些護牆的基礎是經過燒製的泥磚,而外麵則是縱橫交錯的木梁,將泥磚和木頭聯結成整體——這方麵,高盧人是行家。
雖然萬尼烏斯更傾向於直接澆築水泥,但考慮到不能將水泥建築技術太早外泄的因素之後,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護牆上麵每五十步的距離,設有一個高塔,可以讓戰士們從高塔上向敵人射箭、投擲標槍。
這些高塔都一人見方,用泥磚搭建,並且在外麵用柳條編製的防柵加以保護,再掛以大盾牌,用來保護高塔免於弩炮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