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鮮紅的日曆,九月一號。
哈哈,小紅帽,怪蜀黍我來了。李毅匆忙的喝了兩口粥,抓起兩個包子就衝出了家門。南安一中離李毅家很近,橫過一條馬路再穿過條巷子就到了,一起還不要十分鍾。走進高二(1)班的教室,先是到講台上查看自己的座位,果然不出所料,李毅的邊上就是韓詩韻。
“你好,這學期我們是同桌,希望我們能互相幫助。”李毅一本正經的打起了招呼,“李毅,老師都和我說了,你放心,你有什麼不懂的就來問我,我肯定會幫你的。”本來昂首挺胸,保持了半天造型的李毅頓時像破了的皮球一樣癟了下去,“我暈,原來我就這形象,這不行,我要改變,我要讓她崇拜我,然後轉為愛上我,到那時候,我就可以哼哼哈哈了…………..“李毅,你怎麼了,馬上就要上課了,快做好準備啊,你怎麼口水流了出來啊?”,“啊,沒事,我這是餓了,上課,上課。”,“餓了,可這不是剛吃完早飯嗎?”在韓詩韻一臉可愛的小迷糊中,第一天的課程開始了。
首先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簡單的介紹了一下,95年的江東省實行的是3+2的高考模式,3門主課是語文,數學,英語,理科是加上物理,化學,文科是加上政治和地理。這時候流行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所以大部分的高一學生在文理分科的時候都選擇了理科,南安一中高二有二十多個班,結果文科隻有四個班,由此可見一斑。這時候的高等學校還沒有擴招,每年能考上大學的無不是每所學校的精英。南安一中能保持較高的升學率與它的教學方法當然有關,可更多的是瘋狂的課程。什麼美術,體育,生物的一切去除。課表上隻有高考考的那幾門,早上早讀的一節課也經常被老師占用來做聽寫或是練習。晚自習要上到晚上快十點鍾,本來南安一中並不要求城市學生住校,可許多家裏稍微遠點的為了節省點時間也都幹脆住在了學校。
李毅其實是很聰明的,初中的時候就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南安一中的。可一進高一的時候就因為課程太重發了一次病,結果一病就是兩個多月,成績落下來了,身體還不好。於是,在家裏的默認下幹脆就不讀了,才像前世那樣的混。李毅現在想想也挺後悔的,家裏隻是讓自己不要那麼刻苦,可自己卻是完全給放棄了,後來讓爸媽費了不少心。
上午兩節語文,兩節英語。在強撐了一節課後,李毅果斷地翹課了。語文老師麵對這種情況也隻能無奈的搖搖頭,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李毅逃課其實也沒去哪,他就是跑到了教學樓的頂樓,坐在台階上眺望城市和遠方的大海。倒不是他又不想讀了,隻是突然間望見了那麼多熟悉的麵孔,將腦海中一段段或清晰,或模糊的記憶都勾了起來,李毅突然間感到很壓抑。
他看到了很多人,想起了很多事,
黃傑,外號猴子,這個打小和他一起長大的兄弟後來又一起進了申城大學,上輩子兩個人是最鐵的兄弟,這小子雖然又色又猥瑣,可人很仗義,尤其是對自己兄弟。
陳霄,李毅總是喊他大陳,這個高高大大的小夥子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籃球運動員,快一米九的身高也給了他這個先天基礎,後來考到了體育學院,可造化弄人,最後當了名國家級的籃球裁判。他也是李毅的好兄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