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勢伐謀(2 / 2)

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著當真英雄的渴望,就連馬成也不例外,馬成也希望得到這個稱號。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麼容易,豈不人人都是英雄?

於是馬成接著道:“那我該如何做?致遠兄教我”

藍衫人陸致遠道:“孫子計篇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馬成道:“何解?”

藍衫人陸致遠道:“.孫子說:‘在未戰之前,經過周密的分析、比較、謀劃,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多,有八、九成的勝利把握;或者如果結論是我方占據的有利條件少,隻有六、七成的勝利把握,則隻有前一種情況在實戰時才可能取勝。如果在戰前幹脆就不做周密的分析、比較,或分析、比較的結論是我方隻有五成以下的勝利把握,那在實戰中就不可能獲勝。僅根據廟算的結果,不用實戰,勝負就顯而易見了。’”

於是馬成接著道:“你的意思是目前形勢,‘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不戰任何一項,不可戰。”

藍衫人陸致遠道:“天時:目前漢族南遷,周圍外族虎視眈眈。再說地利:四麵無險可守,雖有地道,遠遠解不了實際問題,長此以往必難守城。最後人和:人心思遷,響應者不會很多。”

於是馬成道:“那我該如何往?”

藍衫人陸致遠道:“古人說:‘六十算以上為多算,六十以下為少算。’古人誠不欺我。”

馬成道:“那隻能另尋他法!”

藍衫人陸致遠道:“然也,孫子形篇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孫子又曰:‘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馬成道:“何解?”

藍衫人陸致遠道:“孫子說:‘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其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隻能夠使自己不被戰勝,而不能使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孫子又說:‘敵人無可乘之機,不能被戰勝,且防守以待之;敵人有可乘之機,能夠被戰勝,則出奇攻而取之。防守是因為我方兵力不足,進攻是因為兵力超過對方。善於防守的,隱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測的地下;善於進攻的部隊就象從天而降,敵不及防。這樣,才能保全自己而獲得全勝。’”

馬成於是道:“先生的意思是:‘在不可勝的情況下,先要創造可勝的機會;同時,隱藏實力,等待機會來臨出奇兵。’”

藍衫人陸致遠道:“然也,主公可知‘伍子胥疲楚敗楚’故事。’

馬成微笑道:“知道,你是說給他們找點事做。”

藍衫人陸致遠道:“然也,靜觀天下大勢走向,積蓄力量,靜待時機。同時給有些人上點眼藥。”

馬成詭笑的心想:“最後一個出手的人,不但以逸待勞,而且也已將形勢走向摸的一清二楚了,就算不能將這些少數民族政權踩在腳下,至少總畏懼自己。”

藍衫人陸致遠又道:“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馬成道:“何解?”

藍衫人陸致遠道:“孫子謀篇說:‘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期作戰,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於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麵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馬成此時微笑看向藍衫人陸致遠道:“你不愧為我的智囊,軍師好心計啊!”

一場伐謀攻心之計,即將在四海九州之地掀起興風血雨。。。。。。。

起點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