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春江花月夜(2 / 2)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這首《春江花月夜》是唐代張若虛的七言歌行,屬於古體詩的範疇,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傑作,曾被聞一多先生稱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這首詩基調哀而不傷,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四句一換韻,前四韻為平聲庚韻,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韻腳轉換自如,平仄交錯,一唱三歎,配以清麗高雅的箏音,可謂聲情與文情脈脈相融,諧美宛轉。

全詩先是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麵:月光一瀉千萬裏之遙,春江盡受明月洗禮。江水曲曲彎彎潤澤春之萬物,恬靜的月色下,月掃花樹,撒下盈盈潔光,月華勝雪。

魅漓的箏音始如伴潮而來,徐徐緩緩,漸入佳境。當她吟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時,她感覺到唐太傅和風少傾如炬的目光中更是大放異彩。想是以他們的睿智和閱曆,對這句頗具哲理的詩更為動容吧。

吟完全詩,魅漓覺得自己的箏音便到了該結束的時候,這時候,她雙手齊撥弦,左右各彈一個旋律,兩種旋律相輔相成,異中求同,將大江急流,奔騰遠去之感轟然獻於眾人耳際,完成了一個華麗轟動的尾音。箏音已完,全場更為寂靜,風吹發動的聲音都能聽見。魅漓眉目一掃,全場的才子個個瞠目結舌,眼中全是驚豔。就連風少傾和魏誌都怔坐當場,猶似在回味一般。

傲然一笑,這結果在魅漓的意料之中。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