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布布跟著媽媽走在去往村裏的“接木廟”的“塘登”的分叉路上。
魯布布突然想到了,“塘登”之所以叫“塘登”,應該是因為這一條路是四周的最高地,“塘登”是方言的說法,用普通話來說其實應該是“塘上”。
路的左右兩邊有的地方雜草叢生,還有的地方是開辟過的種著蔬菜或者樹木的田,但地勢都比中間這條“塘登”路要低得多。
映入魯布布眼簾的這個地方,有一大片平坦的田野,距離“塘登”大概有五六米的高度,由一塊塊較為規整平坦的大石頭鋪滿了,形成一個大概八十度的斜坡。
微微陡峭,石頭與石頭間的縫隙可以作為腳蹬。魯布布和她的小夥伴兒在這裏玩“攀岩”就可以玩一下午,媽媽喊吃飯了都戀戀不舍不想結束的那種。
魯布布知道,自己的運動天賦實在不怎麼出色,身體的柔韌性也不強。
小納會劈叉,勉強也能下腰,璐璐也會劈叉又很會下腰。
小納和魯布布從小就在一直在一起玩,從還沒上幼兒園之前就認識了,雖然不是鄰居,但家離得也不遠,就兩三百米的距離,出了門拐個彎兒就到了。她們兩個年齡一樣,不過生日上,小納比魯布布大四個多月。小納是魯布布心目中最好的朋友。
後來小納認識了比她們倆大一歲的璐璐,於是她們三個就成為了經常在一起玩的朋友。
小孩子很簡單,和誰玩得最多,誰就是最好的朋友。
但是,一旦最好的朋友有了別的朋友,關係就會倒退。
所以,一開始,小納向她介紹璐璐,讓璐璐和她們一塊兒玩的時候,魯布布心裏很嫉妒也很難過。
她麵露不悅,但是不敢明確地和小納講,她怕小納以後不和她玩了。小納似乎明白,安慰她:“我們兩個關係不一樣,我們認識得最久,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魯布布其實並不想有很多的好朋友,在交朋友這件事上,她喜歡穩定又安全的關係。既然從小就和小納是最好的朋友,那就希望一直保持這樣的關係。
她覺得一旦有了別人插入,友誼就會變質,沒那麼純粹了。
魯布布想,雖然小納現在說魯布布是她最好的朋友,但萬一以後小納和璐璐私下裏玩得更多了呢,那最好的朋友會不會變呢?
魯布布覺得,小納有一些在幼兒園裏認識的,家離得遠,不常在一塊玩的,隻能算“假玩”的朋友也就算了。可是,璐璐家是和她們在一個村裏的,還都在“下橫”(一個村子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為“上橫”和“下橫”),離得很近,小納是把璐璐當成“真玩”的朋友了。
而且璐璐還比她們大一歲,這意味著她上學比她們高一年級,對小孩子來說,高一年級就差得蠻多了,魯布布對璐璐有一點敬而遠之的感覺。
魯布布覺得她和小納的這段友誼不安全了。
就像有句話說的,我的世界很小,小得隻有你一個人,而你的世界很大,容得下千軍萬馬。
魯布布覺得她和小納就正好像這句話說的一樣,她隻想有小納一個最好的好朋友夠了,而小納卻喜歡交很多不同的好朋友,慢慢地又會將她的好朋友發展成為最好的朋友。
那最好的朋友的“最”字還有意義嗎?
直到後來,她發現她的爸爸和璐璐的爸爸是朋友。
有幾次,爸爸帶著魯布布去璐璐家串門,魯布布和璐璐就兩個人單獨在一起玩,熟悉了不少,她發現有些時候,她和璐璐也很合拍,也能玩到一起。
她們三個人的友誼這才固定下來。
就比方三角形,兩點與兩點之間的距離相同的“等邊三角形”是所有三角形中穩定性最強的。
當然也有其他一起玩的小夥伴,但還是她們三個玩得比較多一些。
魯布布和小暉暉(就是鄰居男孩——比她小一歲的“侄子”)一起玩的時候也比較多,不過男女有別,小暉暉也有自己的男生好朋友。
可惜的是,魯布布既不會劈叉,哪怕她們兩個都幫她托著,她也下不了腰。
“攀岩”,魯布布也是最後一個攀上去的,不過還是樂此不疲。
魯布布最喜歡和小夥伴們玩的遊戲是“捉迷藏”,這不考驗體力,考驗的是躲藏的能力,運氣的成分占得也比較大。
魯布布不太喜歡的和小夥伴們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方言她們又稱之為“追逃貓”(就是“貓抓老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