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紅色人字拖(1 / 2)

第十五章 紅色人字拖

魯布布覺得自己有“戀物癖”。

這不知道是她生活的環境導致的,還是她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暗示導致的?

反正她認為她有。

她心中對“戀物癖”的定義是對屬於自己的物品過度的珍惜和愛護。

不過等她長大了以後,她查詢到“戀物癖”這個詞的官方定義,就有點不忍直視了。這和她想的截然不同。這官方定義和乍一看這詞語的字麵意思之間的差異也太大了吧!簡直令人大跌眼鏡!

後來,她再也不敢這麼說自己了。

她的這種過分愛惜物品的行為或許叫“敝帚自珍”更合適些。

一般拖鞋根據夾腳趾與否,可以分為兩種:人字拖和一字拖。

人字拖就是夾趾拖鞋,兩條塑料帶子從鞋底的兩側出發,大概彙聚到鞋頭大拇腳趾與第二腳趾放置的中間地帶,穿的時候會把大拇趾和其他腳趾分區域安置的一種拖鞋。

魯布布原本是很討厭人字拖的,她不喜歡腳趾分離的感覺。

但是那會兒,人字拖好像很流行。

許多人都覺得穿著人字拖晃蕩在路上,有一種簡單隨意,灑脫自由的感覺。

她的小夥伴們都穿上了顏色各異的人字拖。

魯布布試穿小納的人字拖,她感覺難受得很,大拇腳趾和第二腳趾仿佛在接受“酷刑”。

“救命啊,這也太不舒服了。”魯布布穿著走了沒幾步路就急忙拖下來了。

她才不願意趕這股潮流的風潮!

魯布布覺得,還是一字拖穿著舒適多了。

小納捧腹大笑,還勸說著魯布布:“怎麼會呢?我穿著感覺很舒服啊,而且人字拖還不像一字拖那麼容易掉。你要不然再試試?”

魯布布擺擺手:“不要了,我還是不要了。”

不料,事與願違。

魯布布一回到家,在進門的地上看到了一雙顏色十分炸眼的大紅色的人字拖,透明的塑料包裝還沒拆開,看鞋子尺碼還剛好適合她的大小。

“媽媽,哪裏來的紅色人字拖啊?”魯布布大聲向在屋裏麵做飯的媽媽提問,一邊問還一邊拿起人字拖朝屋裏麵跑,“媽媽,媽媽,就這雙,從哪裏來的呀?”

“我今天上午去奇山買菜了,逛的時候順便給你看看拖鞋,你的拖鞋邊緣不是破了個口子嗎?老板說這雙是現在的最新款,穿著又舒服又趕時髦,就正好買來給你穿啦!”媽媽邊說著,手上還在炒著菜。

“奇山”原本是一座小山,它的山勢符合“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樣子。相傳過去它並不叫“奇山”,而是叫“雞山”。口口相傳,叫著叫著就成了“奇山”。

關於“雞山”的來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早年薑太公用一根麻骨棒挑著兩座山,一頭是雞山,一頭是狐山。路上被一農夫看見便驚叫起來:“啊!一根麻骨能挑兩座山!”話聲未落,麻骨棒便啪啦一聲斷了,於是就成了現在的奇(雞)山和湖(狐)山了。為了防止狐來叼雞,薑太公把折了的麻骨順勢一劃,便成了隔開兩山的剡溪了。從此,“狐”隻好望“雞”興歎了。

這麼看的話,奇山可真是曆史悠久了。

媽媽所指的奇山是指奇山腳下的村子,名叫“奇山下”,後又叫成“奇山村”。日常交流時,大家都直接把“奇山村”簡稱為“奇山”。

奇山村比大張村的居住人口多一些,所以那邊聚集在那邊的小攤小販也多一些,還有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菜市場。

因此,附近村子的人基本上都會去奇山采購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資。

奇山村還有專門的趕集日子,村民們稱之為“奇山市熱”,“市熱”的時候,小攤小販會比平常日子更多,賣的東西也更加豐富多樣。自然,等到“市熱”的時候,前去采買東西的人也會比平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