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一刻朱元璋就離開禦書房,乘了儀鸞司備好的馬車,帶著毛襄,在宮門口接上早已等待多時的劉伯溫一起趕往獅子山。
這個時間,不巧正好跟太子朱標回宮的時間錯開了。
朱元璋並不知太子已經回宮。
馬車一路奔馳,過了玄武湖,繞過清涼山,直奔獅子山後山。
獅子山後山是水流湍急的長江支流。
一身玄色勁裝便服的朱元璋站在山腳下,耳邊是江水咆哮的聲響。
毛襄手裏拿著麻繩,麻繩有四五歲孩童的手臂一般粗細。
劉伯溫站在朱元璋一側,凝眉看著毛襄。
此時,身手矯健的檢校衛腰間係著麻繩的另一端,往山腰處攀岩。
打定主意,就是要光明正大的上去,心裏就沒那麼多顧慮了。
山前,一萬兵正埋頭開掘山路。
山後,朱元璋等待毛襄等人攀上山腰。
隻是……
徐達在夜裏接到太子朱標後,便立刻把一萬兵撤了。
進宮麵聖,朱元璋已經出宮了。
沒人知道朱元璋來了獅子山後山。
除了隨行的劉伯溫,以及毛襄所帶的幾個心腹檢校衛。
人不用多,人多了反而誤事。
好在攀援十分順利 ,三個檢校衛很快上了半山腰平緩處,把粗粗的麻繩係在了……
係在了“豪強集團”的 門板上。
沒辦法,係無可係!
朱元璋身材魁梧,身手也敏捷。
自稱帝以來,他依舊每日申時一刻起床,在宮裏拎著百十斤的石墩鍛煉身體,從未鬆懈。
這位年過四十的帝王,身體好著呢!
隻見他將麻繩繞在右手臂上幾圈,左手緊緊拽住麻繩上端,兩腳騰空蹬在石壁上,手腳配合,不一會兒就接近了半山腰。
臨近平緩處,朱元璋兩腳往石壁上使勁一蹬!
兩手臂發力,猛然一拽,縱身一躍 ,人穩穩地落在了地上。
“喀拉!~”
突然一聲木板破碎的聲音傳來。
朱元璋還未高興,目光下意識循著響聲望去。
隻見麻繩另一端牽住的一塊門板,轟然倒地,碎了!
朱元璋不禁皺眉!
咱沒怎麼使勁兒啊?
這就碎了?
他搖搖頭,蹙著眉頭打量著這處除了院牆嶄新其他地方都破敗不堪的院落。
“難不成這就是那賊匪頭兒綁咱標兒的地方?”
此時,毛襄帶著劉伯溫也上來了。
劉伯溫喘著粗氣,快步跟到朱元璋身邊,謹慎小心地往院裏看。
朱元璋與他交換一下眼神。
劉伯溫會意。
朱元璋壓低聲音對毛襄說:“毛襄,你與另外三人埋伏在灌木叢裏。”
“咱和軍師進去看看。”
“若有情況,咱打一馬哨,你帶人進來救駕。”
毛襄不放心,想跟著朱元璋一同進去。
可遇上朱元璋那雙威嚴的眼睛,毛襄話到嘴邊咽了下去。
隻得拱手,小聲道 :“臣遵旨。”
隨後,帶三個檢校衛瞬間竄入旁邊的灌木叢,躲藏了起來。
朱元璋在前,劉伯溫在後,一君一臣進了“豪強集團”的地盤。
幾天前,這裏還曾是太子朱標“工作”過的地方。
作為“豪強集團”的二當家,朱標可是親自給山寨壘過牆呢!
也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剛剛跨進門檻,朱元璋就覺得有種似曾相識的味道。
當年在這個地方埋伏陳友諒的時候,並沒有這處院落。
不知是何人能在這個險峻的位置,建起這麼一處分前院和後院,兩進的宅子。
前院寂寂無聲,連風都沒有。
西窗前的石榴樹抽出了新芽,嫩黃嫩黃的。
幹枯的葡萄架子上,掛著幾棵幹癟的葡萄幹。
君臣二人默不作聲,腳步放輕,一前一後跨進前院的主屋。
主屋三間,沒有任何家具。
堂屋的青磚地上,平放著一張門板。
此外再無其他擺設。
朱元璋似乎不敢相信地四處打量!
他萬萬沒想到這賊匪的老巢居然如此簡陋。
主屋三間,肉眼可見空無一物。
他不死心地又敲了敲四麵的牆壁,企圖能找出什麼暗門之類的機關。
結果可想而知,令他大失所望。
劉伯溫也蹙著眉頭想不通,他抬腳出了主屋,在院西邊的鍋灶裏發現了一鍋湯。
“皇……老爺。”
朱元璋應聲出去。
“這是……?”
他看著鍋裏的一鍋米湯,十分費解。
劉伯溫捋著山羊胡,琢磨著開口:“是賊匪的鍋灶和米湯。”
東方破曉,本來朱元璋沒覺得那麼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