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俏羅刹聚義廳發威 眾魔頭金剛寨助拳 (4)(1 / 1)

那位白發婆婆姓龔,除了手中的龍頭拐杖,其實還有兩件寶貝:一個討飯的籃子和一個破碟子。

五年前,吳小龍因在滇南尋訪二位武林異人未遇,由貢茶古道經思茅、大理、麗江入蜀,再由西昌進入成都。

一日,在城都圓通寺禮佛後出來,突然覺得古圓通橋旁柏樹下一個告化的白發婆婆好生有趣。旁邊幾個要飯的見有香客經過身邊,總是忙不迭的磕頭作揖、哀哀求告。唯獨此老人如老僧入定般盤腿坐在柏樹下,肩頭靠著一根烏黑的龍頭拐杖,身前放一個討飯的籃子和一個破碟子,不言不語、一動不動。偶而有人朝她破碟子裏丟入幾枚銅錢,她也依然一聲不吭。

吳小龍摸摸身上,還有一兩多散碎銀子,於是便撿了塊大些的,約七、八錢左右,走過去“當”的丟進破碟子中。旁邊幾個要飯的見此,眼裏都幾乎要噴出火來,再觀此老人卻直如未見一般。

吳小龍心中深以為異,因為,那銀子落入碟子時撞出的聲音告訴他,那個周邊破成鋸齒狀的碟子是鐵的!

第二日,吳小龍又去,這次輕輕放入碟子裏的是五兩銀子,白發婆婆仍是不置可否。

第三日再去,吳小龍輕輕放入碟子裏的是一錠十兩的銀子。

這次,白發婆婆說話了:

“年輕人,多蒙厚賜,老身所需僅一茶一飯而已,用不了這許多,你拿回去吧。”

吳小龍忙對她深施一禮:

“婆婆,些許錢財算不得什麼,小子理當孝敬。”

白發婆婆閉上眼睛不再說話,但臉色明顯和緩了許多。

吳小龍也不多說,站起身來去寺裏討了一杯熱水,要了一份素齋,再到水果攤上買了幾斤葡萄、香梨,一起放到白發婆婆的籃子裏,然後在婆婆身邊坐下來。

傍晚,婆婆起身要走。吳小龍趕忙將碟子收入籃中,用手去扶婆婆。不料,婆婆輕輕推開他手,自個兒一手提了籃子,一手扶著龍頭拐杖顫顫巍巍離去。

吳小龍怔怔地看著婆婆遠去,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他發現,不但碟子是鐵的,就連討飯籃子都是用鋼絲編成,而那根看著沉甸甸的龍頭拐杖十之八、九也是精鋼打就,這一套行頭加起來,怕不有五、六十斤!

師傅生前曾說到過二個前輩,其中一人便是右手拄一根“龍頭拐”,左手提一隻“乾坤籃”,籃內放一個“如意盤”這樣的裝扮!

但師傅也說過,這二個前輩是“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從來都是出雙入對,不曾有一些兒分開的時候,而這位婆婆卻是形支影單。

世上之事未全是巧合,但也不是沒有,這個婆婆到底是或不是二位前輩中的一個,他一定得辦法弄個清楚明白。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人們發現古圓通橋旁柏樹下,白發婆婆的身邊多了一個斷臂年輕人,每到吃飯的時分,年輕人必然去圓通寺裏討來兩份素齋,一份給婆婆,一份留給自己;若是遇到下雨刮風,年輕人全然不顧雨水會淋濕自己,一定會在婆婆頭上撐開一把油紙傘;遇到有人布施,年輕人會代婆婆恭身為禮,然後將一枚枚銅錢小心撿好,再放進籃子裏……

奇怪的是,兩人幾乎從不交流,婆婆總是盤腿坐著、一聲不吭,而那個年輕人也從不輕易去打擾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