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貴妃之妹(1 / 2)

大魏正康三十年春,皇宮內笙歌漸起,觥籌交錯。

一舞姬身著緋色舞衣,頭插雀翎,罩著長長的麵紗,赤足上套著銀釧子,在踩著節拍婆娑起舞。此乃雀神舞,乃為前朝所創,因著景帝甚好此舞,一時風靡宮廷。

台上一派繁華,好不熱鬧。

蓋因今日是皇帝的生辰宴。

大魏如今的天子景帝從前任宣帝手中接過皇位已有五年。恰逢年節剛過,長達數年的對西涼之戰大獲全勝,郭家軍班師回朝。喜上加喜之際,上京幾乎大半的官員都來宮廷為皇帝祝壽,以表衷心。

俞貴妃之父俞知喚甚至為此花費了數月的時間作了一副《萬裏江山圖》,以此為皇帝祝壽賀禮。

此圖一獻,龍顏大悅,皇帝當即賞賜金銀十箱,絲綢一萬匹,外加珍寶無數。諸如此類的賞賜,已數不勝數,堆在俞家的庫房中,摞成了小山般。

此刻,俞家的二女俞靈靜靜端坐於女眷席上,正觀賞舞姬之姿。

她感到有些目光緊緊跟隨在自己身上,有一二貴女拿著團扇遮住臉,兩人湊在一起說話,有眼風卻掃向她。

這定是在說她了。

這是她第一次在眾人麵前露麵。俞家此前一直在景州定居,她父親這脈是景州一位勳貴的旁支。她父俞知喚屢次科舉不中,遂棄筆不考。在家鄉靠著祖上的鋪子和賣畫為生。他畫畫的極好,在景州很是出名,賣的價錢自然也高些。如此,她們一家過得還算滋潤。

一年前,皇帝北巡景州,對阿姐一見傾心,將她封為貴妃。她們俞家這才搬來了上京。

到了上京後,母親恐怕她不懂上京的規矩替阿姐丟人,令她在家中整整學了半年的規矩。

這次甫一參宴,定有人好奇她這個貴妃的妹妹,該是如何容貌。

俞靈拿著茶杯不動聲色,保持著嬤嬤教導的貴女的儀態,挺直著脊背,唇邊微微帶笑。作為貴妃的胞妹,她絕不能丟她的臉。

皇帝身旁,俞貴妃身著明黃色宮裝,裙角繡著隻飛舞的鳳凰,栩栩如生,仔細看去,袖角上還繡著飛龍,騰雲駕霧。這一身極華麗的明黃色宮裝,說是皇後的儀仗也不為過。

她發黑如墨,肌膚瑩如白雪,嫵媚的鳳眼淡淡往下一掃,目光在女眷桌前流連。

舞姬一舞完畢,大殿之中掌聲四起,驚歎聲不絕於耳。接著上台的是位清秀的女子,拿著琵琶緩步走來。看著年齡不大,很是青澀。她似太過緊張,屢屢彈錯音拍,皇帝深迷樂曲,正沉浸其間,卻被擾了興致。怒道:“何人出錯?”

此女瑟瑟發抖,不敢多發一言。放下琵琶,忽的跪地,渾身抖的如篩糠般。

俞婉見道,不由笑著哄皇帝:“陛下,今天是您的生辰,千萬別生氣。不過一個曲子罷了,人總有出錯的時候。”

她眼神看向台下靜坐的俞靈,提議:“我妹妹俞靈最擅琵琶,不如讓她為您奏上一曲。”

景帝聞言皺起的眉頭舒展開來,忽略了那個跪著的宮女,朝俞靈問道:“小妹,可願為朕彈一曲?”

皇帝垂問,怎敢不從。

俞靈行禮回道:“俞靈願為陛下彈奏,願陛下福祚延漫,萬事順意。”

景帝露出笑來。

她走到正中間,坐在金絲木凳上,拿起琵琶。這確實是她的擅長,景州風氣使然,凡是家中富貴些的人家都會令女兒學琵琶。她從七歲開始學,有景州名師教導,功力應當不輸宮中樂人。

不多時,一曲南國小曲便從琴音中娓娓道來。一曲終了,眾人讚歎:“俞貴妃之妹真乃仙人之姿,擅如此之技,才貌堪比當年的謝氏女。”

謝氏女,是前朝代宗年間的美女,有光豔動天下的美名,流傳至今。

俞貴妃聞言笑道:“大家還是莫要誇她了,上京城中貴女雲集,多的是才貌雙全的女子。”

話雖如此,她心中是很是得意的。

她看向臣子座前,有一人吸引了她的目光,此人頭戴玉冠,正悠閑的倒酒,自飲自酌。打量過去,說不出的雍容雅致。

她往皇帝身上一靠,用手朝他示意:“陛下,那人可是你昨兒說的才回京的南陽侯世子嗎?。”

景帝順著她手看去,隨即憐愛的捏了下她臉:“就你眼尖,他便是了。比俞靈大上五歲,還未成親。你既看到了,可覺得他是否還入眼?”

她想了想,再看過去。

確實,此人的樣貌算作上佳,又是南陽侯唯一的兒子,據說他文武兼備,乃上京城中一等一的世家公子。

她嬌俏一笑:“我覺得合適沒用,我得問下靈兒。陛下,你可不能先賜婚呀,否則我便不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