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唐嘉述的父親唐遠橋,對穀雪家裏的幫助,可謂是深長久遠。
而穀雪父親也沒有讓別人失望,企業運營一年,眾人便都推舉穀雪父親管理企業,做企業負責人,這一接手管理,就是十六年。
而穀雪的父親,他將自己百分之十的股份,分了一半給穀雪的叔叔,這一半是個人行為,不經過股東,穀雪叔叔也就不進入企業。
但是,穀雪父親本就沒有錢,這一舉動讓他更困難,但是他隻能在初始階段將這個事情定性,這樣家人才會沒有異議。這是一個哥哥對弟弟的照顧,也是一家之主顧全大局的責任。
穀雪父親十九歲成婚便接管家庭事務,成為一家之主,母親那時才十八歲,雖說父親是一家之主,但家裏所有大小瑣事,都是母親親力親為。
既要贍養老人,還要操辦弟弟妹妹的婚事,穀雪看到父親母親的一生,才真正明白,那簡單的八個字:長兄如父、長嫂如母,用生活書寫下來,會有多困難,多辛苦。
穀雪十二歲之前,四世同堂,家族沒有分家的概念,一直都是住一起的,家裏永遠都有十來口人。小時候的穀雪無法理解暴躁的母親,長大後才真正理解,不管換作誰,在十八歲時,肩負著這麼多責任和事務,能做好已是不易,又有誰,能永遠心情愉悅的對待所有人呢?
每每想到父親母親的一路曆程,穀雪就心疼不已,可恨穀雪現在沒有一夜暴富的辦法,恨自己不記得十六年前的雙色球號碼,她好想讓父母有捷徑可走,可是穀雪想了一圈,都想不到一個辦法。
穀雪也琢磨過能不能讓父母再投資,然後快速賺到資金,但是在這個時間段,穀雪家正背負著外債,父親正在經曆他人生中第一次創業,創業從2005年開始的,需要到2010年時才稍微好一些,就連穀雪讀書,都是靠哥哥犧牲讀書的機會而來的。
哥哥為了讓穀雪讀書,而輟學了。
哥哥看得懂父母的辛苦,也看得懂家裏的困境,他沒有選擇,穀雪那時才十四歲,初中都還沒念完,所以,隻有他可以選擇放棄,他無法要求穀雪去放棄。
一個學期兩千多的學費,穀雪的家庭負擔不了兩個孩子讀書,如果哥哥考上大學,那個費用更是無法想象,所以,在2006年哥哥高三上學期主動跟父母說不念書了,他提前終結了父母的為難,甚至為了鋪墊,還故意考試考的很差,然後“順理成章”的輟學去打工了。
哥哥一直說,沒參加高考,是他畢生的遺憾。
所以,穀雪在2007年醒來,她什麼也做不了,很多事情都已經成為定局,他們命運的齒輪早已運行到無法更改的那一步。
穀雪也無奈,現在家裏在溫飽都存在問題的情況下,不僅借了親戚的錢,還在銀行貸了款,並且正在經曆創業虧損的低穀期,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家庭是沒有餘力去做其他決定的了,每個人都已經是最佳拚搏的姿態了。
但是好在父母一直都很有遠見,雖說沒有大富大貴,但是他們一直都在有限是資源裏創造了最大的財富,一直都沒有選擇錯,努力的經營好自己的家。
最重要的是,穀雪害怕,如果擅自去改變父母的選擇,會導致事情朝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她害怕改變後的結局會不如上一世,所以,她不想幹預父母的發展軌跡。
畢竟,穀雪很愛她上一世的家,她不想親手去把它變成其他樣子。
她也很愛她未來的嫂嫂,未來的侄兒侄女,如果因穀雪的莽撞改變,讓他們消失不見怎麼辦?
所以,穀雪是真的真的,不想改變除自己以外任何人的軌跡。
穀雪隻想讓他們在正常行駛的人生旅途中,避開一些讓他們會栽跟頭的坑,除了這個,穀雪其他的都不想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