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夾縫中的牆頭草(上)(1 / 2)

不管明軍什麼反應,努爾哈赤撤兵了,他們實在消耗不起糧草,回家能分開吃分開住,在這裏什麼都得運過來。

虜兵至少需要休整兩個月,雙台子河與遼河兩條大河中間設了三道防線,一萬五千人,隻有五千人是騎軍。

皇太極在寧遠和覺華島學到的妙招,聽說李永芳的步軍在兩道河麵上放了很多木頭和雜草等引火之物,後麵擺了百多門火炮,這麼短時間就完成防線布置,牛得不得了。

這是冬季,四月冰雪消融怎麼辦?

其實努爾哈赤非常想殺了皇帝這一千禁衛,否則也不會讓四萬騎軍傾巢而出。

把明朝公侯伯爵的繼承人抓住,拿在手裏隨意揉搓,想想都爽。

可惜沒想到禁衛有一招叫望風而逃。

二月底,努爾哈赤接連收到壞消息,袁可立正式上任督師,這人比朱鼎順還‘陰險’,而且他的督師職權遠超孫承宗,連宣大都受節製。

更倒黴的消息還有,明朝到察哈爾和內喀爾喀的使者回來了,內喀爾喀親近女真的酋長透露,察哈爾計劃和明朝開春後在西拉木倫河重新會盟,目前還在商討細節問題。

商討的內容有一條就是如何對待內喀爾喀,他們想讓明朝在廣寧互市,而明朝想讓他們全部到薊鎮外靠近山海關的一處山穀,另外開辟互市點。

這就要命了,明朝把北麵的韃靼人全部籠絡,以前隻是搖擺不定,現在成了敵人,意味著遼河以西馬上會成為禁地,明軍可以悠閑的沿著邊牆逐堡推進。

三月份是很重要的一個月,必須與內喀爾喀聯係,若他們不到遼東,努爾哈赤就得先下手為強。

沈陽與內喀爾喀這個季節好聯係,爬犁可以直接走沼澤,快一點兩天就到,一時間沼澤裏信使來來去去好不熱鬧。

同一時間,朱鼎順被老師召到寧遠定策。

有資格定策的人很少,袁可立、朱鼎順、徐希皋、袁崇煥、劉詔。

袁崇煥和劉詔是驟登高位,坐袁可立麵前很弱勢,劉詔五月即將漂洋過海到東江,兩人幾乎沒什麼發言權。

徐希皋呢,嚴重違反大明朝外交禮儀,國使是禮部的事,這次卻由都督府來做,皇帝想表達的意思很清楚,能談就談,談不成拉到。

倒不是說與林丹汗為敵,是皇帝現在通過朱鼎順掐著林丹汗的脖子,不聽話就讓商隊撇開黃金大帳,與察哈爾八部單獨做生意。

不管怎麼說,徐希皋貴為國公,在會盟這件事上沒什麼發言權,袁可立麵前也很弱勢。

數來數去,也就師徒倆定策,皇帝還真的給了他們全權。

老頭讀了一遍林丹汗和內喀爾喀盟主的回信,等大家說話,結果沒一個發表意見,瞥一眼他的愛徒,正在把玩他剛到手的平遼大將軍印。

“解難,你來說說會盟的條件。”

朱鼎順把目光從大印上收回,搖搖頭,“四五月間會盟就行,條件一條不可接受,公爺先去和林丹汗扯淡吧,扯兩個月,他就知道怎麼做了。”

徐希皋一歪頭,“大將軍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