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第二天去外城看望梅溪,沒等人出來,留下點禮物就走了。
轉身來到錦衣衛百戶所,與趙南星聊了兩句。
瞬間明白老大為什麼要讓這個老頭去江南了,這家夥一個文人,殺性比老大還牛,張口閉口殺盡天下惡人。
那就去吧,錦衣都督送個人方便的很。
二月二十,朝鮮的奏報延遲二十三天後才到京城。
報捷信使從天津衛借了馬匹,大叫著入城。
“大將軍朝鮮大捷,陣斬四萬,俘虜三萬,策反一萬。”
“大將軍海戰大捷,招安鄭芝龍,倭國國王入京請罪。”
京城猛得熱鬧起來~
報捷的鍾聲正常響起,百姓照例歡呼~
熱鬧過後人群竊竊私語,女真死了八萬戰兵?那還有東虜嗎?
海戰大捷?怎麼跑出一個倭國來?
中樞官員也很疑惑,內閣和六部主官擠著來到乾清殿,天啟一人就把著奏報看了半天。
皇帝好像沒看明白,竟然下意識翻看背麵,當然什麼也沒有。
朝臣傳閱期間,信使被叫入乾清殿。
“你是哪部將士?”
“回陛下,微臣東江把總孫龍。”
“朝鮮王叛逆?”
“是的,李倧暗通後金,八萬人妄圖裏應外合絞殺東江,被大將軍識破,誅殺四萬叛逆,海岸立京觀懲戒藩國。”
“朕糊塗了,大將軍不是帶朝鮮水師先去的倭國嗎?”
“是的,海匪鄭飛虹在倭國,大將軍帶四百艘船兜了過去,沒想到倭國平戶藩大名插手,大將軍怒而攻之,他們根本不經打,大將軍帶三萬人深入倭國腹地千裏,直接攻陷倭國京都,倭國神道國王一家被擒,幕府國王救兵被打敗,他們已投降,從兵兩萬隨大將軍指揮。”
“回到朝鮮發現李倧與二貝勒阿敏勾結?”
“不止,李倧還與奴酋勾結,二貝勒阿敏佯裝大敗,妄圖裏應外合擒殺大將軍,阿敏已被大將軍當場斬殺。”
“他為什麼擒殺大將軍?”
“據說朝鮮無法聚齊三百萬糧食,他們怕大將軍問罪,鋌而走險。”
天啟揮揮手讓信使退出去,看向依舊在傳送奏報的大臣,完全一頭霧水。
“諸位愛卿,大將軍出海一趟,不僅多了十萬水師,還拿來千萬兩白銀,解決了朝鮮、倭國、琉球的藩國問題。以後每年糧三十萬石、銀五十萬兩歲貢。朕怎麼和做夢似的?這還是嘉靖朝肆虐沿海的倭寇嗎?他們比大明邊軍還疏於操練?”
魏忠賢立刻大跪,“恭賀陛下,大明有此大勝,東虜覆滅更進一步,大將軍下次定南北夾擊遼沈,一戰而下。”
其餘人隻好跟著恭賀一番,天啟幹笑一聲,“大將軍寫奏報的本事朕知曉,這次可沒人替他寫,北風季節,估計使節還有半個月,到時候我們才能知曉詳細戰報。”
皇帝的意思是情況不明前最好不要亂叫,以免實際有出入騎虎難下。
顧秉謙出列道,“陛下,木已成舟,不賞賜會有小人造謠,大將軍隻是打敗叛軍,朝鮮王死於他們自己反正。至於倭國更簡單,真假國王都來了,也無法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