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又是幾天過去了,9月的腳步近了,李金娣這幾天在為李銀娣上學的事做準備。
書包,筆袋都要自己做,去買太費錢了。書包用的是不要票的瑕疵布,紮染壞了的一麵做了裏子,外麵是幾塊碎花小布拚接而成,看著挺有民族風的。
春芽來的時候 ,看著銀娣背著新書包在院子裏樂瘋了的跑,眼裏羨慕的光都溢出來了。
李金娣抓著春芽的手說:“春芽兒,有空過來吧,我們一起識字。”
春芽包在眼裏的淚就嘩嘩的往外淌,止也止不住。
金娣也不勸阻,任由她哭了個夠,隻是兩人的手緊緊的拉在一起。
多少年後,春芽回想這一幕還是既心酸又感動。
開學的前一天,舅舅薑曉傑來了,提了不少好東西過來,還有一隻老肥的母雞。
看著兩個睡夢中的小娃娃,臉上眼裏的笑容就止不住。
李金娣再大也隻是十三歲的孩子,和銀娣兩嘰嘰喳喳的把這一個月發生的事說了個透徹。
薑曉傑為姐姐逃出狼窩感到高興。一刻也不想歇,讓李金娣去村裏借來木匠工具,當天就開始給姐姐家打家具。
因為之前金娣就有準備木料,等舅舅一來先給她和妹妹打一張床。
薑曉傑讓人帶信給母親,說半個月後再回,同時托同村人照顧母親。他要給姐姐家打一批新的家具,算是賀姐姐遷新居。
8.31號,李金娣一大早就拾到好銀娣,舊衣服洗的幹幹淨淨,帶著妹妹去了學校。
銀娣九歲,上學不算早也不算晚,和新同學們相處還是很融洽的。
來給一年級報名的,並不是王嘉英老師,是同村的知青袁梅老師,金娣向她打聽了英子姐,她說王老師還在坐月子。
同學們報了名,集合坐在教室裏。
老師點了名後。發了本子、筆和書,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告知孩子們明天一大早正式行課。
李金娣前腳回去不久,銀娣後腳就回家來了,高高興興的拿著書包裏的課本看了又看。
第二天,李銀娣開始了她的上學生活。
李金娣和母親呢,還是要幹活賺工分的。這個年代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不賺工分沒有糧食,隻能餓肚子。
因為薑曉傑在家裏做木匠活,所以薑曉梅把兩個孩子奶的飽飽的就下地幹活去,半中午再回來奶一次娃娃。
李金娣麻利的割完豬草,打完牛草,好幫母親幹活,以便母親每天能保證十個工分。
從沒帶過娃娃的薑曉傑,每次娃娃一尿,他就手忙腳亂。
因為他手藝不錯,村裏人想讓他給打一些家具,他都推了,因為村裏有一位老木匠,就是他去借工具這家。
家裏就父女兩相依為命,父親身體不太好,做不了太多農活,全靠家裏姑娘,姑娘今年都已經19了,也不願意出嫁。
她擔心自己出嫁了,父親誰照顧,帶去婆家,在這個年代是不現實的事情,招個上門女婿,家裏又沒有金山銀山,人家哪個願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