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娣是思想上的巨人,也是行動上的巨人,三天時間就把曬藥用的東西準備齊了。

這會是冬天,會有一些藥,但是沒有其它季節多。

到了山上,凡是她識識的都采上。她也懂竭澤而漁的道理,挖一種藥的時候都會把它的細小的根再在旁邊擴大一片,種下去,等待來年春天好生根發芽。

牛棚西側的龍婆時常看著曬草藥的李金娣笑眯了眼。

忙忙碌碌半個月,手上的藥材已經有十來斤,李金娣想跑一趟鎮上。

到了鎮上藥鋪,黃連有近一斤,金錢草有三斤多,然後其他各種草藥加一起,一共有十六斤,總共得了2塊2毛錢。

由於藥材天南海北的都有,而本地隻能產一小部份藥材,為了識藥,她先買了一些辛溫解表藥 如麻黃、桂枝等,一樣一點然後分別用小包自己裝好,回去仔細的辨別它的形狀,它的氣味。剛剛得手的2塊2毛就全花了進去。

這叫什麼,有付出才有回報,前期投資是值得的。

做醫生要眼睛亮,鼻子靈,耳朵尖,手指靈敏。

李金娣又去廢品收購站去翻找了一回,又得了幾本舊書,一本醫書,一本縫紉方麵的書,一本武術書,她偷偷的藏到報紙裏買了回來。

現在廢品收購站成了她們父女兩常光顧的地方,時不時就去翻一回,但凡有用她們都會毫不猶豫的拿下。

當李金娣背著簍子到家門口時,弟弟妹妹,在門口搖籃裏咿咿呀呀的說著嬰兒語。

快近過年,天越來越濕冷,家家戶戶中午一頓都是鍋子。鍋子裏放著辣椒,多數是燉的蘿卜,青菜。

今年李金娣去了鎮上,帶了兩根骨頭回來燉湯,裏麵放了好幾個白蘿卜,燉了一大鍋。

馬上就是73年了,各地氛圍已經很輕鬆很多了,牛棚這邊也沒有人盯得以前緊了。李銀娣時常過去晃悠。

等她姐姐一燉好湯,她就盛了一大碗去了牛棚。

不一會兒就匆匆忙忙回來了,拉著金娣過去了。

“啥事?”

“龍婆生病了!”

一進門,屋裏一股藥味撲麵而來。

和尚把她領到了龍婆的屋裏,龍婆的屋又矮又潮,由於離牛棚近,有一股不太好的味道,雖然現在是冬天,可以想象熱天是多麼難熬。

“咳 咳 咳 ,咳 咳 咳”龍婆滿臉潮紅的躺在床上。

李金娣快走兩步到她床前,一摸額頭,滾燙。

“龍婆,您怎麼了,燒得這麼厲害!”

“老毛病了,咳疾!”

“我就會識一些草藥,您讓我過來,我能幫什麼忙嗎?”

“丫頭,我需要一些藥,我知道你備了回來,我說,你記,讓和尚去你那取,麻黃四錢,葛根四錢、桂枝二錢 ……”

“好,我馬上送過來!”

這些恰好都是她有的。

大家一陣忙碌,藥煎上了。李金娣守在龍婆身邊。

“要是有銀針就好了,我可以給自己紮針來緩解病症。”龍婆氣喘籲籲的說。

“我有,等我!”

李金娣很快取了盒子來,一層一層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