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秦國這個國家,無論哪個領導當政,都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將領或者謀士輔佐。秦孝公時期,商鞅這樣的天縱之才,魏國棄而不用,最後助孝公富國強兵打下基礎;秦惠文王即位後,重用張儀。張儀當上丞相後,助秦國攻滅蜀、漢中。他憑借自己傑出的外交才能先後說服楚、魏、韓等國與秦國結盟,並從楚國手中奪得漢中地區。後又遠交近攻,離間楚國與齊國關係,迫使楚懷王割地求和。張儀沒來秦國的時候,也是滿腹經綸,可是楚國不重用的,還誣陷他偷東西,最後被打得半死,就這樣一個絕世高手被放走了。
再後來秦昭襄王即位,範雎作為魏國人,本想為自己的母國魏國出力,結果沒有一個人重用他,反而在和須賈一同前往齊國時,回來被誣陷泄露機密。最後魏國丞相魏齊不分青紅皂白,把他抓起來往死裏打,肋骨都打斷好幾根。然而這樣的人才,卻被秦昭襄王看上,範雎即被拜為客卿,謀兵事,深得昭王信用。他又進說秦昭王,指出太後擅權,“四貴”用事,恐致“卒無秦王”之危。
昭王遂於四十一年(前266年),下令廢宣太後,逐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於關外,並拜範雎為相,封於應,號為應侯。任相期間,推行遠交近攻戰略,屢敗列國。遠交近攻這條國策,為秦國的發展指明了道路,不會像以前那樣,跟無頭蒼蠅到處攻城掠地,而是先把鬥爭重點放在離秦國較近的韓趙二國,因為韓趙兩國最近。穩住楚國與魏國,暫時對較遠的燕齊置之不顧。不僅鞏固了秦國所攻取的土地,還破壞了六國的“合縱聯盟”,加快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到了秦莊襄王時代,秦國重用呂不韋,呂不韋登相位後,模仿戰國四公子,招致天下誌士,食客多達三千人,令食客把自己所學所聞著寫成書,彙集而成《呂氏春秋》。《呂氏春秋》這本書裏麵包含哲學、史學、政治、道德、天文、地理、農業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尤其對後稷以來的農業生產技術,作了比較係統的論述,是戰國秦漢之際頗有影響和代表性的著作,總結了古往今來的曆史教訓和經驗,在思想上為秦國的統一提供了完整的統治理論和依據。
再後來,秦王政即位,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一個小吏,不甘於一輩子平庸下去,後來師從荀子。學有所成後,來到秦國。再後來為秦王所重用,幫助秦王出謀劃策,比如離間各國君臣之計,搞間諜活動,各國君臣上下離心離德,最後被秦國一個個擊破。雖然最後秦國滅掉了其他六國,但是也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經過六代人不斷努力,不斷重視人才,重視發展所帶來的結果。
公元前226年,秦王眼看太子丹死了,也就沒有把重點放在北方,而是轉戰楚魏兩國。秦國大將王賁率領秦軍攻打楚國,占領十多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