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1938年6月13日晚上8點,牛海的一座公寓裏,車恒剛吃過晚飯,突然局長打來電話說剛剛發生一宗命案。車恒是重案組組長,他迅速帶上裝備,開車來到現場。

據報案的鄰居介紹,死者是一名邏輯學教授,姓高,有一個兒子是醫生,一個養女給日本高級軍官做翻譯。車恒迅速做出分工,兩個助手和他在現場勘察,又派四人兩人一組兵分兩路查明教授兒子和養女的行蹤。

車恒帶著助手黃鶯來到案發房間,教授的房門屬於正常開啟,門框、門鎖、窗戶沒有絲毫破損,甚至連手印腳印都沒有明顯的痕跡。這說明,如果是他殺,凶手有可能和死者是熟人。

教授趴在桌子上,太陽穴中彈,手握一把手槍,有可能是自殺,也有可能是偽造現場,這需要用有力的證據進行判斷。桌子上放著一張紙,上麵寫著自殺聲明,大概意思是說自己年老多病,兒子不孝、女兒貪圖享樂做了漢奸,厭世自殺。車恒看完,緊繃的眉頭卻並沒有鬆弛下來。

另一位助手把報案的那位鄰居大爺帶了過來。

負責追蹤教授兒子高偉的偵探正彙報說高偉下午五點鍾下班回家,同事們之後就沒人再見到他,他家的鄰居說今天下午一直沒看到他回家。高教授的鄰居看他們在談論教授兒子,就補充說,“他兒子今天下午好像來過,我聽到他們父子倆還爭吵了兩句。”“爭什麼?”黃鶯著急地問,“沒聽清楚,”老人說,“就聽高偉嗓門挺高的。”

“從高偉下班地點著手,抓緊時間尋找他的行蹤!”車恒一邊發出指令,一邊繼續詢問這個知情鄰居:“他這個兒子怎樣?”老人說他挺斯文的,但發起脾氣來就會喪失理智,他最近經濟緊張,因為他愛人在交際場上花錢如流水。

“是不是他又向父親要錢,高教授發牢騷,惹他發了脾氣?”鄰居說,“高偉以前當過兵,喜歡玩槍,從黑市買槍很容易。”車恒不說話,繼續到臥室搜索,保險箱的門開著,沒有暴力開鎖的痕跡,現在所有的證據都符合熟人作案的推理。

不過即使這樣,車恒還是不願相信凶手就是高偉,他有必要殺人滅口嗎?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哪。

“老教授有什麼貴重的物品在保險箱裏嗎?”車恒問。鄰居說高教授有一個珍貴的文物曾經給他看過,那就是一卷唐朝白樂天手寫的《金剛般若經》,那可是個稀世珍寶。聽他講那是他父親在八國聯軍進北平時,從一個西洋鬼子手裏買的,他準備到一個政治清明的時期再捐給政府的。我估計今天失竊的應該是那件寶物,若是他兒子的話,那可真夠狠的,不孝之子!”

“這下容易破案了,”助手黃鶯說,“肯定是高偉想錢想瘋了,才會不擇手段。”車恒斜了她一眼,黃鶯急忙住了口。就在這時,尋找高偉的偵探回來報告說,在西山的一個關帝廟裏發現了高偉的屍體。車恒不由一驚,莫非有人要殺人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