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都這麼牛皮的嗎?居然連迫擊炮都有,雖然現在華夏鼓勵老百姓大規模持槍,但是也不能連迫擊炮都有啊。
學過曆史的都知道,現在是屬於冷戰時期,華夏跟北邊的那個龐然大物關係並不好,因此鼓勵人民持槍。
這時候的口號就是7億人民,7億兵,華夏人必須要做到,拿起槍是戰士,放下槍就是農民是工人。
基本上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接受軍事訓練,這裏的軍事訓練指的是軍械的使用方法。
民兵訓練手冊就是這個時候編寫的大眾教材上麵寫著,機槍、高射機槍、40火箭筒、地雷、迫擊炮,這些均線的使用方法,甚至還有教你怎麼配置炸藥包的。
這個時候的華夏人稱得上是真正的戰鬥民族,1967年華夏川渝之地的兩個村子發生火拚,直接動用了輕機槍,重機槍,小口徑步槍,手榴彈甚至連高射炮這種玩意都有,兩個月的時間死傷數千人。
要知道這些東西可都是屬於軍用器械,屬於武器庫裏麵才有的,但是這個年代管理的也不是很嚴格,畢竟鼓勵民間持槍,流落民間就流落民間了,也並沒有太過在意。
一直到80年代之後,人口大規模流動,市場經濟大規模發展,出現了一係列的事情。
華夏從熟人社會轉向了陌生人社會,治安遭遇了大滑坡,比如路霸持槍搶劫,甚至持槍對抗六扇門,這才有了後來的83年以及96年嚴打,包括史上最嚴禁槍令。
現在是熟人社會,持槍類的治安問題很少,畢竟大多數人不會走出家門超過100公裏,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惡性事件發生。
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持槍搶劫還不如拿把刀,畢竟拿刀的追查力度要弱得多。
話雖如此,但是李愛國哪見過這玩意兒啊,男人的血液裏隱藏著暴力基因,對於槍械之類的東西十分鍾愛。
“秦京茹,你們家有槍嗎?”
李愛國猛不冷丁的一句話,差點把秦京茹問懵了,良久才反應過來。
“有啊,秦家村基本上家家都有,不過基本上都是民用的,用來打獵用的。”
李愛國聞言大喜,他早就想摸摸這個東西了,趕緊說道:
“快走,帶我去瞧瞧!”
秦京茹也沒有在意,可能對於他來說,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好看的吧,畢竟從小家裏就有這玩意兒。
二人來到家裏,秦家兄弟聽說李愛國要看槍很是開心,終於有機會跟這個小祖宗搭上話了。
二話不說把家裏的獵槍拿了出來,甚至還給介紹了起來,
“愛國你看,這個是十六號槍,打野雞兔子好用的很,四五十米的距離打出去就是一片。”
李愛國看著這個雙管獵槍,心中也是火熱一片,這個東西的威力猛的很。
看著秦家兄弟還拿出來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一個獨彈,這玩意更猛,跟軍用彈一樣,不像是獵槍子彈一個裏麵包裹著小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