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這些事情都是表麵現象,而李愛國現在心中卻是充滿了得意,不由得暗自笑道:

“想我李愛國兩世為人,難道還對不不了你這個小丫頭?要知道我可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而且還是一家之主,怎麼可以讓你來教育孩子呢?傳出去的話,我這世界首富還怎麼當呀?豈不是讓人笑話嗎?”

當然這些話都是李愛國的內心獨白,他是萬萬不敢說出來的,畢竟秦京茹可不是一般人,如果把她惹毛了,那後果可不堪設想。

不得不說,李愛國確實是有一些大男子主義,雖然在生活中他很疼愛秦京茹,但他並不想讓秦京茹過多地參與到孩子們的教育中來。

因為在他看來,男人就應該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女人則負責照顧家庭、相夫教子即可。

所以,他認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由他來主導,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後代。

因此,李愛國確實不想讓秦京茹插手孩子的教育,這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麵子的問題。

而且他也有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絕對要比秦京茹的好,在他的心目中,男孩子就是要窮養,隻有經曆過苦難和挫折,才能夠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而女孩子則需要富養,讓她們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增長見識,這樣將來嫁人的時候才不會被欺負。

不過李愛國並沒有打算告訴秦京茹自己的想法,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想法與對方並不一致,如果說出來很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他決定先不告訴秦京茹自己的真實想法,隻是表麵上表示同意她的觀點,但實際上卻會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做。

他相信,隻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將孩子們培養成優秀的人才。

至於秦京茹那邊,他想等孩子們長大以後再慢慢跟她溝通,畢竟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他覺得,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和年齡並沒有直接關係,關鍵在於個人的經曆多少。

隻有不斷地經曆各種事情,才能積累更多寶貴的經驗;而有了這些經驗,也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定的能力。

因此,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改變秦京茹的觀念,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這種現象其實很容易理解。比如說,當一個人找工作時,對方往往首先詢問的便是其是否具備相關經驗,其次才會關注學曆問題。

因為隻有親身經曆過,才了解整個事件的流程,以及麵對各種突發狀況時應如何妥善處理。

所謂能力,就是看這個人的處事能力,而處事能力相比較而言就是經驗第一次處理不好,但是第二次說不定就可以處理好了。

有了兩次經驗之後再處理類似的問題就會變得相當熟練與老道,這就是能力。

在李愛國看來,社會這座大學所教授的知識遠比其他學校更為深奧、實用。

畢竟,他人的教導可能無法讓人真正掌握,而自己親身經曆後則能深刻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