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雄秀西南(1 / 3)

峨眉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處長江上遊,屹立於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裏,東距樂山市37公裏。因為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所以得名。整個峨嵋山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主峰3079.3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全山為褶皺斷塊山地,斷裂處河穀深切。其中一線天、舍身崖等絕壁高達700~850公尺。山勢雄偉,隘穀深幽,飛瀑如簾,雲海翻湧,林木蔥蘢,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多佛教寺廟,是一個集佛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峨眉山主峰萬佛頂海拔3079.3米。全山形勢巍峨雄壯,草木植被濃鬱蔥蘢,故有“雄秀”美稱。因為高度可觀、麵積龐大,登山路線幾近百裏,對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戰。近年來建成了登山索道,遊人已可輕鬆登臨,去極頂俯瞰萬裏雲海,在金頂可欣賞“日出”、“雲海”、“佛光”和“聖燈”四大絕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壯美的奇觀。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數十處,寺內珍藏有許多精美的佛教瑰寶。許多篤信佛教的老人不辭艱苦,一步一歇,曆經十數日始上山頂。無數慕名獵奇的遊客遠涉重洋,幾經周折,始滿載心願愜意離山。峨眉山優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它成為人們探奇攬勝、求仙修道的理想處所。

峨眉山雖然遊客眾多,但是由於從山腳到峨眉金頂全程*公裏,一個往返往往需要幾天幾夜,所以隨著登山纜車的建成,徒步上山的遊客便越來越少了,除了一些特別虔誠信佛的老人外,整個山路上可以說人跡罕至。漫長曲折的小路在一片綠樹青蔓的映襯下顯得曲徑通幽,無比雅靜,猶如人間仙境一般。此時長江流域的天氣正在逐漸炎熱起來,但漫步在這青山綠樹之間卻使人心曠神怡,胸中的一點煩悶頓時就被這裏的景色衝的無影無蹤。

這一日清晨,從峨嵋山腳的報國寺慢慢的走上來一大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甚至還有幾個外國人,這樣的組合平時裏是絕對不會選擇徒步上山的。這群人高矮胖瘦不盡相同,但是雖然隻有七八個人走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卻仿佛幾百個人在列陣而行,其實他們也沒什麼特別的舉止,甚至幾個老外還顯得非常慵懶放肆,但是就是這樣幾個人很隨意的走在那裏卻自然而然的散發出一股無以倫比的氣勢。

走在最前麵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拄著一根拐杖顯得有點步履蹣跚,但他卻幾次阻止了旁邊幾個年輕人想要上前攙扶他的舉動,仍舊固執的堅持自己走。

老人在幾次甩手阻止他們的攙扶後,也有點惱怒起來,就嗬斥旁邊的一個年輕人:“飛龍,你用不著三番四次的來扶我,這段路我一定要自己走上去。”然後他又歎了口氣,轉過頭看著另一邊的李維基:“小李,我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不過上麵就是我的師門所在,從六十年前我學成出山,這還是第一次回到師門,所以我一定要自己走上去,不然就是對師門的不敬。”

李維基點點頭,就讓到老爺子身後,同時奇怪的問:“老爺子,您這六十年就一直沒回來看看?”

老爺子抬頭看著遠處的青山,聲音有點的哽咽的說:“這六十年來我沒有一刻忘記自己的師門,甚至晚上睡到一半還會驚醒,想起當年在師門學藝的一幕一幕。唉,一入山門深似海,隻可惜我們峨嵋派祖訓,藝成出山的弟子終生不得再回峨嵋山。”

陳嘉姍走了上來,奇怪的說:“這是什麼破規矩啊,居然這麼不近人情。”

老爺子臉色一正,嚴肅的說:“峨嵋派身處道家仙地,企是由人隨便出入的地方,我當年要不是需要出山繼承家業,去替峨嵋守護北鬥靈脈,否則那是絕對不會離開的,連我兒子和飛龍他們都是由我代授峨嵋武功,所以他們更是沒有來過真正的峨嵋。想不到這次借由靈脈被破反而還能破例回到師門,真是想想都感到慚愧。雖然我有生之年能重回故地,心中卻不敢沒有半點喜悅之情,隻有對師門托付的愧疚之意,所以這點路我是必須自己走上去,否則我自己都不會原諒我自己。”

李維基看到老爺子言語激憤,怕他觸動身上的傷勢,就扯開話題問道:“老爺子,我做導遊的時候呀來過峨眉山好幾次,但是好像從來沒有見到過什麼峨嵋派的道場嗎?”

老爺子聞言大笑了起來,得意的對他說:“峨嵋派一直就在這裏啊,峨眉山就是峨嵋派,隻是不識峨嵋真麵目、隻緣身在凡塵間。普通人就是到了門口也是不得門而入,你們要上得峨嵋仙境,就要跟緊我,千萬不要拉下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