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送走了這尊佛,孟伊湄鬆了一口氣,把手搭到朝花手上:“走吧,我們也回府吧。”

忙了一天,孟伊湄是身心俱憊。坐在馬車上,孟伊湄問玉其:“這些年隻聽到些翊王的事跡,也沒見過真人,今日為何如此湊巧,偏就在金玉閣碰到了?”

“回殿下,金玉閣能在京城開如此紅火,必是背後有靠山。奴婢也聽人揣測過是翊王,但誰也沒個準信,所以奴婢也未稟明殿下。翊王爺今日如此行事,應該隻是不得已。翊王爺的母親與先皇乃是過命的交情,於是先皇與翊王爺母親認為姐妹,可惜早些年先皇駕崩,沒多久後翊王爺母親也鬱鬱而終,翊王一度出現落敗跡象,可誰知近幾年翊王爺隨軍出征打了好幾個大勝仗,歸來後什麼賞賜都不要,隻求自己的母親能與先皇合葬,說是母親的遺願,願女皇陛下成全。其實奴婢也聽乾安提起過,先皇駕崩的時候也和女皇陛下說過想與翊王爺母親合葬,可是這不合禮法,女皇陛下很為難,一直找不到理由。有了這個由頭,女皇陛下也當了了一樁美事。後麵翊王爺也上朝,但很少發表意見,但女皇陛下說翊王爺知分寸,所以這兩年翊王爺很受女皇陛下重視。”

孟伊湄聽後眉頭緊鎖:“要求合葬?這恐怕不止姐妹情深那麼簡單吧。不是說翊王的母親與先皇年齡相仿嗎,那為何她小女皇陛下那麼多?”

“奴婢聽說老翊王是老來得子,老翊王是一生未娶,也不近男色,一生為江山社稷。隻是晚年的時候突然被教坊司一個樂手找到,那樂手說自己已經懷了老翊王的孩子,即將臨盆了,老翊王隻能將人迎進府並好吃好喝供著,沒想到人竟生下一個女孩。最後還是將那個樂手納為了側夫。”

“將樂手納為側夫?這可是聞所未聞。”

“那女孩,正是當今的翊王,聽說生下來時有一老僧上門,說這一胎對國家是大大的有益。可惜父弱子強,不好保。所以老翊王隻能將這樂手納為側夫,和他相敬如賓。但因為此事,先皇好像與老翊王大吵一架。不知是不是先皇覺得這個樂手身份低微,用了什麼齷齪手段上位。但老翊王覺得事已至此,隻能善待。於是二人起了嫌隙,老翊王與先皇也沒那麼要好了,一心隻想著自己的孩子,在幾年後先皇病逝,老翊王悲痛欲絕,不久後就鬱鬱而終了。人們都說老翊王忠君之心,心如磐石,寧可撇下嬌夫幼子也要追隨而去,提起老王爺,無人不唏噓感歎。”

孟伊湄也被老翊王的忠誠之心感動到了,為此她對孟辭鈺還多了分尊敬,但也就一分,一想到自己失去的五百兩,她的心就在滴血。

到了公主府,孟伊湄邊下車邊喚:“秦嬤嬤,我買的東西到了嗎?”

“公主殿下買的何物?剛剛有人送來了一個盒子,應是殿下要的東西。”秦嬤嬤將那個盒子呈到孟伊湄麵前。

孟伊湄迫不及待的拆開,發現玉冠旁邊有一張紙,拿起一看畫的是一個叉著腰齜牙咧嘴的小女孩旁邊還有幾個字:我可是公主殿下。

孟伊湄臉都黑了,又一次:“孟、辭、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