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不見長安 第四十三章 小院(1 / 2)

徐倦憑著記憶在皇宮中七拐八彎,一路上太監宮女見了他雖然紛紛讓路,卻沒有一個人認出他是昔日的二皇子,讓他又是感慨了一番“物是人非”。

沒多久徐倦拐進了一間在皇宮中隻此一家的小庭院。一條小河將院門與房屋隔離開來,河邊長了幾棵即使在這寒冬臘月依然綠意盎然樟樹,與民間青磚瓦房無二樣的小屋前有一塊菜圃,菜圃旁有一塊時常有人修剪的花叢,這間普通的小院子便是徐倦生活了十三年的家。

小河上的圓形拱橋上站著三個人,一位已入花甲的老婦人,二位正值韻華年紀的年輕丫鬟,撐著傘一如過去十三年的傍晚,靜靜地等著貪玩的徐倦回來。

徐倦站在院門口,濕了眼,快步走上前去,拉著老婦人的手說道:

“奶奶,孫兒這次回來的晚了。”

作為蜀國唯一可以讓徐扛鼎乖乖聽話的皇太後是個麵容慈祥的老婦人,雖然年紀花甲,頭發灰白,但由於身體調養的好,心中又沒有可擔憂之事,倒也顯得精神奕奕,紅光滿麵。實際上已經瘋了好多年的老婦人用那雙蒼老的手輕輕撫摸著徐倦的頭,沒有半點瘋癲,欣慰著說道:

“回來就好了,小倦回家嘍!”

兩個“回”字差點又讓徐倦落淚。

雪越下越大,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鵝毛大雪,就算兩位丫鬟同時打著傘也擋不住漫天大雪,徐倦心疼奶奶,趕緊進了屋。

小屋並不大,除了客廳之外就是三間臥室,徐倦一間,兩位丫鬟一間,奶奶的那件則是緊靠著兩位丫鬟。客廳也是什麼簡單,正中間掛著一幅畫著白發蒼蒼的壽星中堂,下麵的桌案上香煙嫋嫋。

徐倦打量著與尋常百姓家無異的客廳,心裏舒暢無比,隻有在這裏自己才有家的感覺。

兩位丫鬟一個叫香袖,二十五歲,體態豐腴,眼波流轉,說不盡的熟婦風情,不知從未嚐過男女之事的她如何養成這嫵媚之情,還是說是天生媚骨?記得小時候老喜歡調戲徐倦摸她那沉甸甸的胸脯,不過總在他快要得手時急流勇退,一點都不大氣。

另一個身材更為高挑的是青衿,稍小一點,二十四歲,容貌清冷美麗。雖然對人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但確實是心思縝密,對徐倦和奶奶也是關懷備至。

長安城裏不知有多少青年俊彥打著這兩個丫鬟的心思,有她們沉魚落雁的容貌的緣由,但更多的是因為想攀上太後這棵大樹,不過香袖和青衿心思玲瓏,了解個中意味,知道即使嫁了出去日子也不好過,所以早就發誓終生不嫁,一生照顧太後。兩個丫頭的舉動讓蜀皇十分滿意,對他們家中之人自是照顧萬分。

太後平時有點瘋癲,不記人,不知事,眼神渙散,隻有見到徐倦的時候才會流露出那絲毫不加掩飾的溺愛。此時徐倦蹲在奶奶身邊,任由奶奶撫摸著頭。

突然,奶奶像是記起了什麼,問徐倦道:

“小倦,奶奶給你的陀螺呢?”

徐倦猜到奶奶會問,獻寶似得從腰間取出一個三指寬的碧玉小陀螺,舉到奶奶的麵前,笑道:“在這呢,奶奶,我可沒丟了!”

老太太見到那熟悉的陀螺,喜笑顏開,再次慈愛的撫摸著徐倦。

這個隻能看不能玩的小號陀螺是徐倦五歲時奶奶送他的禮物。這小東西雖不起眼,但卻是價值連城,東海四國中的晉國境內盛產美玉,其中佼佼者便是萬中無一的和田玉,一般和田玉隻有拇指大小,像徐倦的這塊玉,本來的玉胚大概有拳頭大小,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而把他做成陀螺這類小孩子玩耍的小玩意更是暴殄天物,讓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