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林家琦和辰溪拿起筷子,張姨一雙小眼睛不斷偷瞄兩個人臉色,分明是心虛。
林家琦很認真的品嚐了每一道菜,看起來還算滿意。別看張姨做事麻利,打掃衛生幹幹淨淨,但這個廚藝的確很一般,味道與晨曦相比差了不少。
辰溪當然不怎麼滿意,隻怕不對林家琦胃口,放下筷子問道:“老公你覺得怎麼樣?”
林家琦抬頭笑笑說:“還不錯啊,張姨就留下吧。”
張姨剛剛緊張的表情陡然放鬆,長出了一口氣,殷勤的說:“林總、辰溪,我再給你們盛一碗湯。”
如此稱呼方式,是辰溪特意和張姨強調的。在外人麵前,男人的地位一定要擺在前。
這是辰溪聰明的地方,以後林家琦潛心作畫會很少見人,但該有的尊重和地位一點也不能少。
她含笑注視著林家琦,深愛的眼神是藏不住的。兩人同居不到一個月,經過越來越多的了解,發現林家琦不但才氣縱橫,心地也很善良。
拋開三年捐出全部收入4.5億給李莊的善舉不說,他對身份越低的人越是寬容。
在華美集團工作期間,他可以用腳開董事長華春雨的門,但不會和任何一個手下發怒。
林家琦的傲氣對上不對下,仔細想來大概與祖爺爺農民出身有關係。祖爺爺總說,我們能打勝仗都是老百姓支持的結果。當年打老蔣,在淮海戰役中幾十萬老百姓推著小車幫助解放軍做支援。換句話說,淮海戰役勝在老百姓的小推車上。
革命家庭長大的孩子,受的日常教育和熏陶絕對不一樣。
辰溪忽然想起,爺爺奶奶是烈士的事兒,林家琦從未詳細講過。
辰溪歪著腦袋問:“老公,能說說爺爺奶奶的事嗎?”
一提到爺爺奶奶,林家琦很莊重的放下筷子,抽了一張麵巾紙把嘴巴擦幹淨才說話。
“爺爺奶奶去世那年,爸爸才三歲。爺奶是初中老師,市裏號召各階層人才支援邊疆建設到內蒙古去,尤其缺教師。當時祖爺爺是蘇城市長,爺奶響應號召,得到了他老人家全力支持。”
“爺爺奶奶到內蒙古的第2年,正趕上百年不遇的大雪和嚴寒低溫天氣。一頭牛夜裏凍死在鐵路上沒能及時發現,導致一輛滿載旅客的列車脫軌。不遠處就是一條河,列車有十幾節車廂掉進河裏,有六七百乘客渾身濕透了,衣服像盔甲一樣不能動彈被凍在車廂裏。”
“那裏挨著爺爺奶奶所在的小鎮,鎮裏十幾個幹部和爺爺奶奶一起去搶救受傷的乘客。 ”
“當時正值後半夜,暴雪一直沒停,氣溫低到零下40度。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爺奶負責的車廂旅客都被救了出去,車廂忽然一下子沉進水裏,走在最後麵的爺爺奶奶,沒出來……後來爸爸被鎮裏送回蘇城交給祖爺爺。
辰溪聽著聽著,眼淚不知覺流了下來。就連在一旁聽著的張姨也跟著落淚。
林家一家人都是為國家有著特殊貢獻,難怪公公和婆婆珍惜林家名聲與榮耀,如同眼珠一般。老市長的孫子,烈士的兒子,一點點有礙林家名聲的事情,公公林學武也不敢做啊。
辰溪明白,身為這樣家庭的媳婦,自己也必須捍衛林家的聲譽與榮耀。她更加愛,也更加疼林家琦了,悄悄擦拭眼角淚水,說:“老公,明天下午我們去看爸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