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碧海祠(1 / 1)

“碧海祠”,原名“胡仙廟”。它坐落在大連灣碧海山莊東麵的一座小山上。進到院裏,首先看到的是色彩斑斕、古香古色的“聚仙堂”。“聚仙堂”的左前方亭子裏,垂吊著一掛大鍾,右前方亭子裏安放著一麵大鼓。“聚仙堂”裏有四位佛像:正首是胡三太爺,左邊為胡大太爺,右邊為胡二太爺。在他們的右下首,坐著他們的家人胡淘氣。東西兩麵牆上的一群仙人,是三位太爺的家眷。關於這四位佛像,有一段動人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山東省萊陽縣內住著一位姓胡的老爺,他有三個兒子。胡老爺非常信仙奉佛,三個兒子受他影響,都希望自己將來能得道成仙。

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後,都想出去闖蕩一番。最後還是胡大太爺先啟程了。

一路上,胡大太爺除惡濟貧,善行樂助。當他走到大連地區的時候,時間已過二年多了。

有一天,他攀山越嶺走到現在“碧海祠”這個地方,看到這裏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心情豁然開朗,可是當他看到當地百姓窮困潦倒,心裏不免難過起來,當下心想:我若能長期住在此地,為平民百姓做些好事,豈不甚好?

可是,父親會不會同意呢?想到這裏,他返身回到住處,收拾一下就坐船回家了。

胡大太爺回到家時,隻見到父親和二弟,三弟上哪兒去了呢?

原來,胡大太爺走了之後,胡三太爺就向父親請求,也想像大哥一樣出去見見世麵。因為他是走水路,路近,所以他和胡大太爺先後都來到了大連地區。當胡大太爺回家時,胡三太爺已經走到了現在“碧海祠”這個地方,並住了下來。

胡三太爺自小學了一些醫術,這一天,一個年輕的後生急急忙忙跑到他的住處,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胡郎中,我娘不知.....哪疼的厲害,已經.....疼得昏死過幾次了,您快去給看看吧。”

胡三太爺馬上收起書,背起藥箱就往外走。約摸走了一個時辰,他們來到了後生的家,進屋一看後生的娘早已昏迷不醒了。經過胡三太爺的搶救,後生的娘漸漸蘇醒了過來。他根據切脈診斷出病症,開了藥單,並拿出自己的錢,讓後生抓藥去了。

幾天後,後生娘的病全好了,娘倆帶著禮物來到胡三太爺家,胡三太爺說什麼也不肯收禮物,還把自己采的有滋補的藥物送給老人家一些,分文不取。胡三太爺就是這樣真心實意地為百姓看病除災,不想這件事感動了太上老君,他賜給胡三太爺神藥一一胡仙連丹,無論是什麼病,隻要吃下去,就能藥到病除,而且還有起死回生的神奇作用。現在的胡三太爺佛像,手裏還拿著胡仙連丹呢,好像準備再為百姓治病一樣。

再說胡大太爺一看三弟走了,趕忙和父親、二弟商量尋找三弟的事。事情商量好以後胡大太爺和胡二太爺來到碧海祠見到三弟,喜出望外,並留了下來,弟兄三人一起為百姓善行樂施,深受群眾尊敬和愛戴。

胡老太爺由於惦念三個兒子,就派一個綽號叫胡淘氣的家人外出尋找三位太爺,最後在現在“碧海祠”這個地方找到了。三位太爺見胡淘氣來了,也把他留在這裏。由於長年勞累,他四人先後死去。

三位太爺和胡淘氣死後,修了一座廟。起名“胡仙廟”,

根據他們功德的大小,把胡三太爺列到正位,胡大太爺列到左邊,胡二太爺列到右邊,胡淘氣列到右下首。1985年大連灣政府把胡仙廟作為旅遊景點加以重修,因為臨近碧藍的大海,所以改名為“碧海祠”。

附記:

這裏的胡三太爺,並非民間說的狐狸精(狐仙)。據傳,胡三太爺名字叫胡文舉,祖籍山東省萊陽縣,精通醫術,救苦救難,深受百姓敬慕。關於他的傳說,在大連灣一帶,婦孺皆知。

據史載,胡仙廟始建於一九二五年,毀於一九八五年六月,大連灣政府將胡仙廟作為旅遊區的一個景點,文化、科技廟會的場所在廢址上加以重建,取名“碧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