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井子區淩水河中部,有個名叫豬圈溝的地方。溝裏有眼井,井水清澈見底,甘甜可口。這井有個特點:幹旱天,井水是滿的,連雨天,井水也是滿的。這眼井叫金蟾井。
傳說很早以前,山東省有一對小夫妻,男的叫劉善,女的叫李娘,漂洋過海,逃荒來到豬圈溝。他們見這兒群山起伏,樹木茂密,野花盛開,風景秀美,就在溝裏蓋了間小茅屋住了下來。這小夫妻倆心地善良,手腳勤快,早起晚歸,在門前的一片草甸子上,開了幾畝生荒地,春耕秋收,日子過得挺美滿。美中不足的是,這溝裏沒有溪流,沒有泉水,吃水澆地都得到溝外河裏挑。遇到幹旱年頭,溝外的小河幹了,吃水比吃油還金貴。
這年開春,夫妻倆一合計,便簫上幾天工,在門口打井。打呀打呀,土層越來越硬,而且總也不見泉眼,夫妻倆隻好作罷,仍然到溝外河裏去挑水。
這一天,小兩口在地裏鬆土,回家吃晌午飯的時候,突然天色變了。瓦藍瓦藍的天空,被烏雲遮住,不大工夫,“嘩嘩下起雨來,下著下著,隻聽“哢嚓”一聲,打了一個沉雷,從天上不知落下個什麼東西,掉進門外的井裏。轉眼間,雨過天晴。突然從井裏傳來一陣呼救聲:“救人哪!救人哪!”
劉善和李娘跑出去一看,隻見井裏金光閃閃,刺得他倆好不容易才睜開眼睛,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小夥子站在井底,他身上穿的金縷衣裳,閃閃發光。這小夥子的嘴雖然很大,長得卻是歡眉笑眼,倒也英俊。見有人來了,就在井底磕頭作揖地說:“好心的大哥大嫂,快救救我吧!不然,我在這眼幹井裏,會渴死餓死的呀!”
小兩口說:“你別急,俺們一定想辦法把你救出來。”
劉善回家拿來一根繩子放到井裏,讓小夥子拉住一頭,他們在外邊使勁往上拽,那小夥子太重了,拽呀拽呀,還沒等小夥子離地,繩子就“咯噔”一聲斷了。李娘從門旁拾來一根胳膊粗的長木棍,順進井裏,讓小夥子拽住一頭,他倆在外邊使勁往上拽。拽呀拽呀,還沒等小夥子離地,木棍也“哢嚓”一聲斷了。他倆又拾來梯子,順到井裏,讓小夥子順梯子往上爬,可梯子也被小夥子壓斷了。兩口子想了許多辦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把小夥子救上來。劉善蹲在井旁直喘粗氣,李娘站在那兒直掉眼淚。小夥子在井底下說話了:“好心的大哥大嫂,你們別著急,有一種辦法能把我救出來,可是太費勁了。眼下正是種地的時候,我不忍心耽誤你們的工夫,就讓我死在這口井裏吧!”劉善和李娘異口同聲地說:“地種不上不要緊,救人要緊。什麼辦法,你說吧,隻要俺夫妻能辦到,一定盡力去辦!”夫
小夥子說:“隻要你們能一天到晚不間斷地往井裏挑水,挑到七七四十九天,就會把井灌滿,我就能隨水漂出來!”
“行,我們一定挑水把你救出來!”
他們說著,就用水桶,輪流地到溝外河裏往回挑水,還輪流做飯給那個小夥子吃。夫妻倆黑天白日地挑啊挑啊,腳掌磨破了,肩膀壓腫了,也不肯歇一口氣,井裏的水漸漸往上升了。
說來也怪,那小夥子雖然那麼重,可是卻能輕輕漂浮在水麵上。小兩口整整挑了七七四十九天,當他們往井裏倒最後一桶水時,井裏的水正好和井口拉平了。小夥子浮在水麵上,“撲嗤”一下跳在井邊上,跪下就給劉善兩口子磕頭,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小夥子沒有家,劉善認他為親兄弟,留他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