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八隻船(1 / 1)

旅順口區北海鄉有個北海村。北海村,又叫“大北海”。“坨子頭”。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名叫“八隻船”。

很早很早以前,北海是個富裕的地方,真可說得上“捧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進湯鍋裏。”那時,坐地戶隻有一家,姓烏,排行老八,人們都叫他烏八。鬧義和拳、紅燈照時,這個烏八不知通過什麼門道,弄回來一隻船,這是當時當地唯一的一隻船。

後來山東鬧災荒,老王家和老劉家各帶一大幫家口,逃難來到這個地方。烏八就雇傭這兩家子給他打魚。每到年底,要算賬了,烏八就假惺惺地給每人篩滿一盅酒,算是全年的份子錢。

由此,這條船的外號就叫成了“一盅酒”。幾年工夫,烏八就成了大財主了,不過,這可苦了王、劉兩家的窮哥們了。

大家每日裏愁眉苦臉,沒個主意。

有一年五月十三龍王爺過生日那天,烏八家裏大吃大喝,窮哥們淌眼抹淚千瞪眼。大家都覺得要是自己有條船就好了。

上哪兒弄船呢?要買,沒有錢;要修,沒木材。晚上,窮哥們聚到海灘上磕頭,求龍王爺幫個忙。

半夜裏電閃雷鳴,風呼呼地刮,大雨像瓢潑一樣。天亮了,風停了,雨住了,海灘上不知從哪兒漂來八隻船,紅鬆板麵,紅潤潤的,一色好木材,船頭還寫著四句話:“龍宮舢板,借給黑臉,打魚養家,不用歸還”。

窮哥們得了船,都辭退了烏家的活,準備幹自己的。烏八一看不妙,便要無賴,硬說這八隻船是龍王爺給他的。還說有詩為證,那黑臉的“黑”字,就是烏的意思;船有八隻,正好他又叫烏八,船,理所當然得歸他,要是不交出船來,就去告官。“告官”,是嚇唬人的話,他也怕打官司花錢。最後,他提出要和窮哥們比試比試。

比試什麼?怎麼比試呀?烏八提出要到“三板礁”外比打魚。”這是烏八的鬼道眼:三板礁是個叫勁的險礁。“三板礁”,一板十二個尖礁,三板共計三十六個尖礁,礁尖交錯,活象犬齒狼牙,所以,又叫狼牙礁;這且.不說,周圍水深流急漩渦多。

漁民們都說:“餓死不闖狼牙礁,免得閻王把手招。”烏八仗著他的“一盅酒”船大底平,可窮哥們的八隻船全是帶龍骨的尖底船,容易觸上水下的暗礁。烏八這一招可是夠狠、夠損的了。

比試開始了,開船時,正是漲潮,雙方的船都順利地通過了三板礁。可是還沒等下網,卻意外地發現海麵上白瓦瓦的一片,不知是什麼東西,打撈上來一看,全是整包的白麵。

烏八一見,紅了眼,親自指揮兒孫們打撈,二會兒“一盅酒”便裝滿了一船白麵,烏八貪心不足,還一個勁兒地叫兒孫們打撈,船都裝得冒了尖,壓得“一盅酒”像個潛水的大白鵝。窮哥們也撈了一些,可是船身窄小,裝的有限。

往回返,經過三板礁時,正趕上落大潮,水麵、水下的礁石林立,窮哥們的船身窄小,加上裝載少,駕駛靈活,都闖了過來。

烏八的船大底寬,裝載也重,一下子被狼牙礁咬住了。經過流衝浪湧,船底被礁尖啃出了缸口大的一個大窟窿,海水開花般地往船艙裏湧。

烏八和他的兒孫們慌了神,鬼哭狼嚎沒咒念,隻一袋煙的工夫船就沉了,烏八和他的兒孫們全都落了水,喂了王八。

從那以後,窮哥們便駕著這八隻船朝出夜歸,闖海打魚,過上了好日子。王、劉兩大家,在這裏繁衍生息,不久便發展成了一個漁村。為了不忘龍王爺的恩德,大夥就給村子取個名字,叫八隻船村。

附記:

“八隻船”是旅順口區北海鄉北海村的原名。北海村是一臨海漁村。從前人們生活貧困,雖為打魚,卻缺船少網——船網具大都掌握在一劉姓漁霸手中。全村漁船最多時,也隻有八隻,所以人們稱為“八隻船”。

劉姓漁霸,以“買魚窩子”(漁霸向漁民放債,然後將漁民所捕的魚壓低一至數倍的價格索來抵債的一種手段)的方法索取漁民捕來的魚送往“南海”(即旅順口)高價賣出,從中獲利。和“南海”相對而言,便管“八隻船”村叫北海村。久而久之,人們就管這個村叫北海村了。

如今,北海村一改昔日窮困麵貌而為一富庶漁村了。漁港中大小機動船比比可見,再不是“八隻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