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巍峨的大和尚山,屹立在金州東郊,山土有唐王殿、觀音閣、朝陽寺和響水觀等古廟宇,是遼寧名勝古跡之一。
大和尚山為什麼叫大和尚山?
傳說古時候,這座大山並不出名,山上幾座寺觀裏,隻有幾個和尚和道士。他們都想在這座大山上苦修苦煉,成仙得道,但卻沒有一個人升入仙境。
那時候,在金州城外大和尚山的西麓,有一個窮孩子叫小虎。小虎家世世代代給地主扛大活,輩輩窮得揭不開鍋蓋。
小虎十二歲那一年,金州一帶大旱,饑餓的窮人們把附近一帶的樹皮、草根都吃光了。小虎的媽媽活活餓餓死了,爹爹也連累加餓,病得起不來炕,眼看就要咽氣了。
怎麼能救爹爹二命呢?小虎想來想去,忽然想起聽人說:窮人家的孩子要是舍在廟裏當和尚,不光孩子可以活命,大人也能夠得到佛爺和菩薩的保佑。
想到這兒,小虎便含著眼淚對爹爹講明了自己的想法,第二天便到大和尚山半山腰的朝陽寺當了和尚。剃度之前,小虎向老和尚悟真講了自己出家當和尚的目的,悟真聽了點點頭,念了句“阿彌陀佛”,便替小虎剃了頭,取名叫覺慧。
其實,朝陽寺的老和尚悟真也並不比地主老財慈悲多少。
他成天想的隻是自己怎樣成仙得道,對窮人的死活根本不掛在心上。小虎出家兩個多月了,他不但沒給小虎的爹爹求過一次佛,也不準小虎回家去看望爹爹。
兩個月以後,小虎的爹爹終於連病加餓咽了氣。小虎知道這個消息後,哭得死去活來,可是老和尚悟真竟不準他回家埋葬爹爹。
這朝陽寺裏先前有一個小和尚覺明,是城裏一個老財的兒子,為了求福躲災,臨時舍到廟裏來的。
老和尚悟真原先待覺明就很好,等小虎來了以後,他便讓覺明成天念經、打坐,把磨米、煮飯、擔水、砍柴的事兒都壓在小虎一個人身上。
原來老和尚嫌小虎瘦弱無力,想把他折騰死,另換一個小和尚。
可憐的小虎每天除了擔水、煮飯、磨米以外,上午和下午還要砍回兩擔柴,砍少了,不是挨罵,就是不給飯吃。
日子久了,附近的柴禾漸漸砍光了,小虎隻好翻山越嶺到深山老林去砍。原來這一帶的深山老林裏,到處都是狼蟲虎豹。小虎一聽見狼嗥虎嘯,便嚇得渾身打顫。
他想:要是老是上這兒來砍柴,早晚還不得喂狼嗎!可是,別處的柴禾都砍光了,不上這兒來上哪兒去呢?
有一天,小虎正砍著柴禾,隱隱約約地聽見老遠的地方有人在召喚:
“小孩小孩,趕快來玩一”
小虎以為是山下哪個村子的孩子們在玩要,便又低下頭去砍柴。可是,當他一低下頭的時候,喊聲便又傳過來,一抬頭,喊聲又沒有了。
小虎就想:再聽聽,喊聲就又傳來了。
小虎忘記了砍柴,被這奇怪的喊聲吸引著,就順著聲音去找。可是,聽起來很近的喊聲,找起來卻費了時辰。小
虎翻了三十六道嶺,爬了七十二麵坡,來到一片老林跟前,才清楚地聽到喊聲從老林深處傳出來。他三步並做兩步鑽進老林,隻見參天高的大樹底下,花花綠綠的大草地上,有兩個小胖孩在嬉戲玩耍,他們頭上梳著小辮兒,身上戴著紅兜兜,胖得招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