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胭脂河(1 / 1)

金州城東有條小河叫胭脂河,河水像一條飄帶,彎彎曲曲繞過金州城,流入西海。河床上鋪滿各色各樣的鵝卵石,兩岸長著一排排綠蔥蔥的相思柳,好像在思念著什麼。令人神奇的是,在這條小河裏洗過的衣服,有一股胭脂的香味,穿在身上很是熨帖舒服,這是怎麼回事?

要知這段來曆,還得從明朝年間說起。當年,這條河的中遊有一處大莊園,河水就從莊園中心穿過。莊園的主人姓金,人們都稱他金員外。

金員外有個妻侄女叫翠蘭,因為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就領家來當女兒養活著。不過幾年,翠蘭姑娘出落成一個又賢淑又俊俏的大姑娘。老兩口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便三媒六證地讓翠蘭和自己的獨生兒子訂了婚,就等兒子求取功名以後,再擇吉日良辰完婚。

不幸的是,訂婚的第二年,金公子乘船去趕考,海上遇到了風暴,船翻人亡,送來了喪信兒。按老規矩,女人隻要訂了婚,就算是人家的人了,翠蘭姑娘隻好留在金家活守寡。

金員外家有侄兒侄女一大幫,為了讓他們求取功名,特請來一位姓孔的年輕人做教書先生。先生叫孔儒,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隻因為家道中落,生活沒有來源,隻得以教書為業,贍養老母。

孔儒見翠蘭成天愁眉不展,就經常送些書畫、詩文給她消遣。一來二往,姑娘那顆涼透了的心,便慢慢蘇醒過來。

到後來,一天見不到孔儒,就心煩意亂,坐立不安。孔儒是個直爽人,他關懷翠蘭是出於同情,可沒往別處想。他一邊教書,一邊苦讀,準備日後求取功名。

一晃兩年過去了,金員外老兩口看出了翠蘭的心思。他們怕鬧出不好的名聲,便借故把孔儒打發走了。

翠蘭知道了這件事,急忙打發丫環把自己佩戴的香荷包送給孔儒,作為定情禮物。並約他黃昏後在河邊相見。

原來,小河穿過莊園出口的地方紮了一道木柵欄。天一落黑,一對有情人便在這裏隔柵相會。兩個人有說不盡的心裏話,道不盡的兒女情。

最後約定,天天晚上在這裏見麵。幾天以後,翠蘭突然不來了,孔儒天天在河邊打轉轉,熬糟得水米不進。

這天晚上,孔儒來到河邊等了不大一會,翠蘭的丫環出現了。丫環帶來翠蘭的一封信,還送來一盒金首飾。

翠蘭在信中囑咐他,切莫讓兒女私情誤了終身,鼓勵他專心讀書,求取功名。孔儒深受感動,發誓今生不得功名不見翠蘭。

轉眼又是一度春秋。這一年孔儒打起行裝進京趕考。在深海老洋裏遭了倭寇的打劫,孔儒逃得了一條性命,也誤了考期。

他沒有臉回家,漂流到山東一家大戶教書。一邊教書一邊苦讀,三年後終於考取了進士,被派回金州做官。

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孔儒衣錦還鄉。回到家來,見老母健康如初,很是驚喜。一打聽才知道,這些年來,都是翠蘭姑娘送米送錢照料老母。

孔儒十分感激,急急忙忙來到金家莊園要見翠蘭。路過河口,見柵欄如舊,不禁勾起了無限的思念。

來到後花園,見園中荒草過膝,綠苔滿道。一打聽才知道,原來翠蘭晝思夜想牽掛著孔儒,思念過度一病不起,兩個月前含恨而死。

金員外遵照她的意願,把她葬在河口柵欄旁的柳林裏,在那裏望著她那漂流在外的心上人。

孔儒含悲來到河邊,一頭撲在墳瑩上,呼天搶地的大哭一場。哭完了來到河邊,從懷裏掏出翠蘭送他的香荷包,雙手投進小河裏。說來也怪,荷包一浸水,河水立刻散發出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和翠蘭身上的味道一般無二。

人們都說,這是翠蘭那荷包裏的胭脂散發出的香味。從此,這條無名小河就有了名字,叫胭脂河。

孔儒含淚離開了胭脂河,天南地北地去做官,立誌終生不娶,孤守空房。不管他走到哪裏,每年春天都要不辭辛苦返回金州,到胭脂河邊祭奠亡靈,然後抱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