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得利寺和土城(複州城)搬家(1 / 1)

得利寺

唐朝薛禮為了攻打被薑興霸、薑興本霸占的得利贏城,帶領大隊人馬來到龍潭山下時,已經太陽偏西了。

薛禮有個智取得利贏城的計劃。他首先領著少數精兵圍繞城牆偵察,覺得地勢不利,城牆居高臨下不宜強攻,一旦失利連退路都斷了。

薛禮左思右想,原計劃智取是對的。這時已到二更時後,人困馬乏,前無村後無店,實在餓得要命。

薛禮東奔西望,忽然發現樹林裏有一點亮光,走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三間草屋,裏麵亮著燈。他把馬拴在樹上推門進屋,見屋裏就一位老婦人。他說明來意,求老婦人給點吃的。

老婦人從鍋裏端出半缽子高梁米飯遞給薛禮,薛禮見這點飯實在難以充饑,就說:“老婦人,實不相瞞,我飯量太大,一頓能吃鬥米,求你再給做點吧。”

老婦人笑著說:“你先吃著看,不夠我再給你做。”薛禮端起缽子狼吞虎咽吃起來,可是幹吃不見飯少!吃飽了,缽子裏還是那麼多飯。

薛禮又求老婦人借宿一夜,老婦人遞給他一個枕頭,薛禮和衣而睡,躺下就進入了夢鄉。隻聽那老婦人告訴他:“你按原計劃攻城,保佑你成功!”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枕著一塊石頭睡在草地上,自己的馬拴在一棵大樹上,三間聞草屋竟無影無蹤。薛禮恍然大悟,知道是神仙點化相助。

第二天,薛禮按他的計策行事,終於智取成功。薑興霸、薑興本哥倆歸順了大唐,隨薛禮走了。

薛禮一舉政城取勝,多虧神仙使他馬到成功,獲得勝利。為了感激神仙的恩典,他派人在龍潭山城西的山腳下修了一座廟,取名叫得利寺廟。後來龍潭山前的甸地來了住戶,人口逐漸增加,就把這地方取名叫得利寺。

土城搬家

瓦房店得利寺鎮蔡房身村有個小土城,雖然現在土城都被挖平了,但痕跡仍然可見,舊址人人皆知。

相傳在很早以前,這地方有一家姓蔡的老漢,天剛蒙蒙亮就起來拾糞。走到村南邊,忽然發現一隻白色老母雞領著一群白色小雞崽略咯直叫,這是誰家的雞,晚上也不知上圈,不怕叫黃鼠狼給叼了?

蔡老漢要把它們趕回家找失主。可是不管怎麼趕,老母雞東躲西躲就是不離地方。沒有辦法,老漢就抓了兩個小雞揣進懷裏,回家拿出來一看,雞崽變成了兩個元寶。

這事被縣官知道了。縣官想:出寶的地方都是寶地,就決定在那裏修縣城,建造縣衙。老百姓起早貪黑挑土搭城、備磚繞瓦。剛把土城建築到一人多高,被永寧南的東河(今複州珍珠河)沿的一個大地主知道了。

這個大地主很有心眼,知道在哪建城哪裏的經濟就會繁榮,更能發家致富。所以他忙跑到縣衙對縣官說,蔡房身那地方雖然出寶,但地方一般,而且土質太輕,不如永寧南的東河沿風水好。

縣官問:“這有什麼說道?”

地主忙獻殷勤地說:“大老爺,修城也有講究。俗話說,土城、土城,隻有土成的地方才能修城,那才能萬古千秋,土輕豈能修城?”

縣官問:“怎見得你那裏的土成?”

老地主忙說:“大老爺不信,可叫人從兩個地方取土來稱一稱,比較比較便知。”

縣官被他說活了心,立刻派出兩個衙役分頭去取土祥。蔡房身的老百姓不知道這裏還有文章,而東河的老地主卻做了手腳:他好酒好萊款待了衙役,直灌得衙役們酩酊大醉,地主乘衙役休息的時候往土樣裏摻進了鐵粉。

土祥取來了,縣官當堂驗秤稱土。結果一稱,土方相同,東河的土比蔡房身的土重好多。馬上決定縣城改在永寧南的東河沿修建。這就是後來的複州城。

蔡房身這裏空忙活了一場,隻留下一道半壁的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