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金剛砂(1 / 1)

海洋島的南砟石和北砟石海灘上曾有大片大片的金剛砂,南峪屯和西溝門一帶也有很多的金剛砂,它們硬的出奇,是磨削工業的重要原料。

為了這些原料,日本人曾在這裏開過金剛砂廠。小小的一個島子怎麼會有金剛砂呢?這裏頭有個來曆。

據說在遙遠的古代,海洋島就有了人家,多少代都過著安寧的日子。有一年,這個與世無爭的大洋孤島突然闖來一群青

麵獠牙的海妖。為首的老海妖不但長相凶,還有一副鐵嘴鋼牙,幾口就能咬碎一條漁船,吃人不吐骨頭。

它那肚皮又厚又能裝,每天能吞上百筐魚蝦,每月還要吃兩個活人,長年享受人間煙火。漁家人降不住它,隻得給它修廟,按月送兩個活人去。

人們又恨又怕它,送它個外號叫瘟神。瘟神廟就蓋在老竿山的東南角,比娘娘廟、玉皇廟、關帝廟還體麵,四季香火不斷。

人們求它少降災,誰曾想那海妖越敬越凶惡,連上香上供的人它都吃,害得家家哭天嚎地,日子實在沒法過了。

有一天,海上漂來一隻小船,小船上坐著四個人。那位鶴發童顏的老人,名字叫金伯,帶著他兒子剛石、女兒剛玉和兒媳石榴,是從老遠老遠的海南家趕來降妖的。

小船一靠岸,偏巧讓海妖遇上了,然後展開了一場惡戰,海妖仗著鐵嘴鋼牙占了上風。

金伯一看明白了,不把那鐵嘴鋼牙給製服,誰也別想鎮住他。金伯和兒女們商量了大半宿,也沒想出好法了。

海妖遇到了強敵,當晚商量了大半宿。第二天,傾巢出動叫陣,和金剛石大戰在太平灣。

金剛石越戰越勇,接連砍翻了七個小妖,打亂了它的陣腳,老海妖見勢不妙,立刻布下陷坑,邊打邊退。

金剛石不知是計,緊迫緊打,不提防蔣進了陷坑,有去無回。

石榴見丈夫遇難,立刻柳眉倒豎,杏眼圓睜,駕著小船與老妖展開了一場海戰。從日出打到日落,從海洋島一直打到獐子島,終因寡不敵眾,戰死在獐子島南洋灘頭。

金伯與小女兒剛玉見親人被殺,懷著滿腔仇恨,咬住海妖不放。雙方打了三天三夜,也因為勢孤力薄,雙雙死在亂槍之下。

海妖得勝了。當天就擺下了慶功宴。宴席上老妖哈哈一笑說:“來人啊,把金伯和剛玉的屍首給我剁了,我要犒勞犒勞!”

轉眼間,一盤盤人肉塊子端上來了。老妖一看紅了眼,伸出那帶毛的爪子就去抓,張開那鐵嘴鋼牙就去吃。

小塊肉被他囫圇吞下去,大塊的隻好嚼著吃,這一嚼不要緊,隻聽“嘎嘣”一聲響,把他嚇了一跳。

原來金伯和剛玉的碎肉變成了硬塊塊,比鋼鐵還要硬百倍,老妖的鐵嘴鋼牙哪是它的對手!他想吐,吐不出來,想咽又咽不下去了。留在嘴裏不行,那硬塊塊在嘴裏亂滾亂串,磨得鋼牙哢哢響,不大工夫,鋼牙磨穿了,鐵嘴也磨漏了。

更可怕的是,吞下肚的肉塊塊,也開始滾動起來。不住勁地磨著腸子、肚子,痛的老妖滿地滾。

從南峪滾到了鹽場溝,又從鹽場溝滾上了青龍山。青龍山上再一滾,一頭栽到山底下,攔腰摔成了兩截。肚子也破了,腸子也漏了,變成了兩堆齜牙咧嘴的亂石頭。

北邊的那堆是上半身,人們叫它“北砟石”,南邊一堆是下半身,人們稱它“南砟石”,兩腿當中隔著一條溝,人們稱它“夾皮溝”。

老妖一死,它的嘍囉們嚇壞了,一個個狼奔鼠竄,東跑西逃。漁家人一看不念慢,男女老幼齊出動,扛叉的、拿刀的、舉火的,山上山下到處追,到處殺,不到一天一夜,大小海妖統統變成了刀下鬼,把屍體留在海島上,變成一堆堆四棱八角的亂石頭。

打那以後,海洋島太平了,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大夥點上一把火,把瘟神廟燒了個片瓦無存。

平定了海妖,人們驚奇地發現,在金伯一家和海妖拚殺的海灘上,出現了一種又硬又好看的砂粒,紅的像瑪瑙,綠的像翡翠。按照形狀、大小和顏色,共有四種。

人們給它們取了四個名字叫金剛砂、金剛石、石榴石、金剛玉,都說這是金伯一家人的化身,給海島留下的紀念。

每當看到它們,人們就想起了當年那場血戰,想起了金伯一家人的大恩大德。有關他們的傳說,也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一直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