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堆鄉德增、範家、盛家三村交界的地方,有個小山頭叫小廟子,周圍幾十裏沒有不知道的。現在古廟已經不存在了,可是小廟子的故事還在民間流傳著。
據說在清朝時,這塊地方是財主孫五爺的。山上長著茂密的樹木,可是山尖上光禿禿。有個大石砬子朝北歪著。
說來也奇怪,一年春天過了穀雨後,這個大石砬子一天能長出一尺高。這件事兒驚動了四方,人們議論紛紛,說法不一。
孫五爺聽了議論,心裏也犯疑,到處找風水先生看。一連找了十來個。
有的說是吉祥預兆,主著這一帶今後出大官;也有的說是不吉之兆,主著孫家家境敗落。
這件事給孫五爺添了許多愁腸。有一天,他聽說從遠方來了一位風水先生,便急忙叫差人把他請到家。
孫五爺畢恭畢敬地招待這位遠方的來客。領著他到那個小山頂上反複查看了一番。
那位風水先生不看則已,一看便起了萬心,不懷好意,想要把這塊地方弄到自己手裏。他看出這是塊寶地,能輩輩世世出大官,發大財。
孫五爺問他怎麼樣,他隻是含糊地說:“在這兒不好說,回家再談吧。”
孫五爺看他臉色陰沉,語言不爽,就更起了疑心。回到家裏急忙追問:“請先生明說,不必隱諱,究竟這裏如何?”
那位風水先生一本正經地說:“實不相瞞,這塊地方不是祥瑞之地,而是出禍之根,石升而傾,久後必然塌落,這是主著你家將要敗落之兆。”
孫五爺昕後嚇得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風水先生一看暗暗高興。他又進一步通近說:“我這個人闖蕩江湖多年,見多識廣,能夠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東家不必憂慮,一切交我處置好了!”
五爺聽了急忙高興地問:“怎麼能逢凶化吉?”
風水先生稍加思索,略表難為情地說:“把山場出賣給我,願意拿畢生力氣,處置好它。”
孫五爺很是高興,但又怕在衙門當差的兒子不同意,就說:“我個人暫不做主,三天之後再定吧。”
三天後,孫五爺兒子回來了,父子一商量,兒子說什麼也不費成賣山,便對他爹說:“我在衙門當差多年,誰敢欺負咱家,再說像咱們這樣的富豪之家賣山賣地,豈不叫人笑話?”
孫五爺聽了,覺得言之有理,再另想辦法。
趕巧,第二天早晨,太陽剛剛出山,一隻鳳凰從天外飛來,落到山頂石砬上。不大一會兒,從四麵八方飛來了各種各樣的鳥,圍著鳳凰又是飛舞又是啼鳴。鳳凰拾頭向南叫了三聲,便展翅飛向了無際的藍天。
眾人議論說:“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是祥瑞吉兆,鳳凰不落無福之地。”
孫家父子一聽,覺得眾議有理,就決定不賣這塊地方了。
風水先生的陰謀沒有得逞,又想出一個壞道道:夜裏,他偷偷地在那個石位上用石頭砌了個小廟,並貼上幾道符。隻聽“哢嚓、哢嚓”響,石砬子要拔高兒,被小廟又壓回去了。風水先生趁機溜掉了。
小山周圍的人一看,這塊地氣被壞人整治了,氣憤極了。
這時,人們都吵嚷著要在山上建一座丹鳳寺,把祥瑞地氣奪回來。孫五爺父子也同意了。
還沒破土動工之前,不知從哪來了個化緣的和尚,聽著眾人議論修丹鳳寺,他便對眾人說:“石砬上小廟先別動,等丹鳳寺修好,開光時有用處。”
大家聽了和尚的話,但卻不知道有什麼用處。
說話不及廟也建成了。在開光這天,那個和尚又來了。隻見他坐在石砬旁邊草地上,雙手合十,兩眼微閉,嘴裏念念有詞。這時,那個惹禍的遠方風水先生,聞風又回來看玩藝。
剛走到和尚麵前,隻見和尚一翻掌,把石砬上的小廟擎起來,照著那個風水先生拋去,隻聽“呱唧”一聲,把他砸成了肉泥爛醬。
一眨眼,和尚不見了。人們一看全明白了,那和尚原來是個活神仙。
丹鳳寺修好了,地氣仍然沒保全。人們都說,如果那風水先生不破壞,我們這裏至少能出一石二鬥芝麻官,修了丹鳳寺,隻出了些“氣鼓子”。
廟前廟後各屯裏,不久出了些吹鼓手。這些吹鼓手遠近聞名。那喇叭,那管子吹的悅耳動聽,感人肺腑。
有一年東三省在沈陽比賽吹打樂,廟後劉家屯的劉忠德(小名雙喜子)在大賽中吹管子,一舉奪了第二名,為家鄉增了光,據說,那是丹鳳寺的照應。
人們不忘丹鳳寺,每年四月十八來趕廟會。因為廟場不大,民間都叫它小廟子。有關小廟子的傳說,至今還流傳在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