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史發問說:“張大人,我們都聽說了?到底有何事情要和我們說?”張華威繼續問:“雖然後勤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你們身為後勤官員,居然沒有任何能決定全軍事務的權力,你們不覺得憋屈嗎?”既然官員被說道心坎裏了。雖然自古以來說是很重視後勤,可是從來沒有後勤官員能決定軍種事務的,都是由打仗的那些軍官決定。後勤官員說是重要,可是負責的事務和實際權力很不匹配,讓他們感覺憋屈了。
張華威看見幾位麵色有些變了,心裏非常興奮,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忽悠有效果了。張華威繼續下藥:“各位聽說過我提出的管委會製度嗎?”長史回答:“聽說過,也就和現在政事堂裏麵的宰相一樣,大家投票決定。不過不行已經很久沒有召開過政事堂會議了。”廢話,李世民集團的宰相人數比李明達的宰相人數多了幾倍,召開政事堂會議李明達那是自取其辱。
張華威:“我們不提政事堂,你們認為政事堂的委員製好嗎?”幾位不說話了,因為好不好是要看當事人站在什麼立場。站在皇帝的立場就希望有一個製度,能分散臣下的權力,所以就認為這是個好製度。要是臣下也希望自己能大權獨攬,能掌握全部權力,即使沒有篡位的意思也是有這個想法的。現在這些後勤官員因為感覺權力和責任不匹配,所以當然認為委員製好了。從原先的沒有任何權力變成能有一定決定權這是進步。可是一軍主將被剝奪了幾乎一言九鼎的權力當然是不高興的。
長史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油滑的回答:“張大人,以我們目前的身份來說我們認為委員製要好!”廢話,增大權力的事情誰會反對,不過這廝也夠油滑,知道加上以目前身份幾個字。
張華威不會計較他們的油滑,因為當官的能有幾個不油滑的。張華威開口說:“幾位大人,你們應該知道我的軍事才能不亞於李靖將軍,這是李靖將軍都承認的。”幾位大人無所謂的點點頭,沒有什麼表示。張華威繼續:“幾位大人,我其實是讚同在軍隊裏麵變法的,也即是把原先的主將一言九鼎的情況改為大家一起商量決定。大家組成一個管委會,讓各種身份差不多的人一起投票決定,這樣能使主將不要偏聽偏信。而且組成這個管委會的人物裏麵必須要有後勤人員,不然一支軍隊的權力架構是不完善的。”這是赤裸裸的利誘了,希望幾位官員能支持自己。
幾位大人有些心動了,可是因為多年的為官經驗,不能這麼容易表露出態度,所以看不出什麼。張華威這個老牌公關員卻看出他們心動了,知道他們多半逃脫不了誘惑。張華威開口說:“我希望幾位大人支持我,進入我們軍事學院當教頭。”
這話反而讓幾位大人徹底小心了起來,因為一旦進入了軍事學院,前途就不好說了。因為軍事學院不是朝廷明定的編製,隨時可以撤銷。而且裏麵的官員隻有散官軍銜,沒有直接的職務品級。要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實際職務而去軍事學院當一個看不見前途的散官,他們很是猶豫了。
張華威看著眼裏,心裏也知道他們在擔心什麼。雖然張華威能理解,可是心裏還是有些失望,因為這幾個官員不能成為指揮若定臨濟決斷的大將,隻能是給別人打下手的料。不過張華威也沒有多大失望,因為他要的是後勤官員,不是能獨自領軍的大將,這些人管理好後勤就行了。
張華威大小他們的後顧之憂,說;“我可以讓陛下不要免去你們在左武衛的職司,你們就兼職來軍事學院裏麵工作就行了。反正我們軍事學院也就在左武衛的地盤上工作,你們可以兩頭跑。不過你們的工作量就要加大了。”
幾位官員等的就是這句話,馬上答應下來。既然不會去掉自己在左武衛的職司,也就是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進行沒有風險的賭博,誰不幹?
張華威直接問:“請問各位大人姓名,我好去進行登記造冊。”幾位官員都看向長史,顯然已他為首。長史回答:“我姓米,名糧。張大人稱呼我米糧好了。”張華威拍著米糧的肩膀說:“你這名字還真是管理後勤的料。”
就這樣,張華威用擴大權力作為誘惑,把幾個人才忽悠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