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信使愣了一下,看見劉辯那副不耐煩的神色,心道自己也沒有什麼事情了,免得再留在這裏惹皇上生厭。
於是應了一聲就趕緊退下了。
唉!文若啊文若,你是小看朕嗎?
劉辯望著屋頂,無奈地歎了歎氣。其實劉辯也知道,荀彧絕對不會小看他,要不然也不會死心塌地地為他做事情了。
劉辯這兩天,除了忙治理安定的事情,也曾想過關於匈奴人插手內戰之事。
匈奴人的打算,無非就是兩點,一是從和李儒合作中得到好處,二是讓大漢的戰亂不能夠停息,這樣他們既能從中獲得利益,又可以避免大漢強盛就打壓排擠他們。
漢武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有遠見的匈奴人,絕不想看見一個統一的大漢。
打!打得越亂就越好。還可以趁機率一隊輕騎,趁機掠奪一番。
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更何況你這匈奴還是臨近著漢朝的地盤。
遊牧民族生活艱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一旦草原上遇上了白災或者黑災,他們就必然熬不過冬天。
那還能怎麼辦,自然隻有往南去打劫。那裏有富庶的土地,富庶的百姓。他們就像是一群待宰的肥羊,讓匈奴人看著眼紅。
可是農耕民族就不苦嗎?
劉辯深知,有多少百姓鬻兒賣女,卻扔不得一餐溫飽。天底下,有多少的流民,連一張樹皮也是要搶著來吃。
大家都苦。
所以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戰爭沒有對錯,隻有是非。
而劉辯,也不會像漢武帝那樣,打幾場漂亮的戰爭,然後把匈奴人敢去更貧瘠的土地上,讓他們懷著恨意痛苦地掙紮下去。
上天既然讓他穿越了,他就是來結束百姓們的痛苦的。
在他的眼裏,匈奴人,也是華夏民族的一份子。就算現在不是,但知道曆史的他,自然了解,民族的融合遲早要發生。
劉辯想著想著,忽然覺得口幹,捧起茶來就喝。
門外忽然傳來腳步聲。
一個侍衛急衝衝地走了進來,略行一禮,道:“皇上,不好了,城北三十多裏的一個村莊出發現了匈奴的騎兵。”
“什麼?!”劉辯眼皮子一跳,霍地站了起來。
剛才還在說著匈奴人,怎麼說來就來,來得這麼快?難道真的是衝著安定城,衝著朕來的嗎?
侍衛接著道:“千真萬確啊,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隻在那裏按兵不動,似乎有所圖謀。”
劉辯眼光一沉,沉聲問道:“有多少人?”
“大概有三千人,清一色的騎兵。”
三千?這麼少?劉辯心中一陣驚疑。
三千人,出來搶老百姓是嫌多了。如果說想要來攻城的話,那簡直就是笑話。
到底他們意欲何為?
劉辯一時間卻是想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