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0章 富商吳貴(1 / 2)

安定城,府衙,劉辯住處,

“可惡,可恨,氣死朕了!”劉辯聽了哨騎們的回報,氣得一腳踢翻了桌子。

那黃門被劉辯的怒火嚇得一愣愣的,也不敢去撿東西。

黃門顫危危地哈著腰,小心謹慎地道:“皇上息怒,保重龍體啊。”

劉辯長長地籲了一陣氣,竭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擺擺手,無力地道:“罷了,你且下去吧。朕一個人,冷靜一下。”

“啊?是!”黃門鬆了一口氣,趕緊退了出去。

劉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感覺自己平靜多了,才去耐心地思考著,匈奴人的目的何在。

難道是鉗製加掠奪同時進行嗎?還是說…他們想引我出去。

唉!劉辯拿起了一杯茶,他現在也沒心情慢慢地啜飲了,隻是一口就把這茶喝光。自己一個人想,果然很多東西都很欠缺啊。

可是幕僚之下卻沒人了,那個陸通,隻是小小知府,讓他治理城池還行。讓他想怎麼去趕走匈奴人,這不是自找沒趣嗎?

荀彧,被派去了幫助呂布攻打武威城。沒了荀彧,呂布被人騙個精光可能都不知道是什麼回事。

程立,雖然被賈詡擺了一道,但是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天水那邊沒了程立,恐怕會更難支撐。決不可小看賈詡!

荀彧也不成,程立也不成。劉辯真是頭痛了。

唔!等等,不是還有荀攸嗎?怎麼差點給忘了這人啊。荀攸現在正在長安城,治理長安。

劉辯想到就馬上行動了,他把黃門喚了進來,道:“準備筆墨,幫朕擬道旨令。”

對於這個時代的書法,他現在也隻是勉強能看懂而已,至於寫,那簡直是糟蹋了筆墨。不過不會寫也沒關係,反正自己是皇帝手下多的是人,隨便捉一個來代筆就可以了。不自己動手反而還顯得品調高些。

黃門應了一聲,就鋪開了紙張,研開墨水,提起筆等待劉辯發話。

他可不敢坐著,隻是雙膝跪著在地上。

劉辯想了想,便道:“喚荀攸即刻趕來安定城,放下手頭所有事情,不得延誤。至於長安的治理,讓荀攸就地提拔當地的官吏,設臨時知府一名,管理民政,統籌長安城各項事宜;設臨時通判一名,負責司法,所有死刑必須經過通判的審閱,再上傳司隸;另,通判有權檢察知府,上報朝廷。就這些,你趕緊幫朕潤色一下,就去幫朕傳旨吧。”

那黃門應了一聲,心中斟酌一番詞語,潤色之後,邊急急地跑了出去。

這麼正經地用旨,劉辯還是第一次,雖然他手中沒有傳國玉璽,不過印章還是有的。況且荀攸是自己的心腹,又是三公之一,當地提拔官員的權力,直接給就可以了,不用太羅嗦。

這樣簡潔明了的做法,正符合劉辯的風格。

雖然這樣容易讓荀攸有機會安插自己的心腹管理長安,如果知府和通判兩個人互相勾結,那麼就是形同虛設。

不過劉辯到時回洛陽的時候,路過長安,隨便尋個由頭,檢察官員,就可以置換了他們。臨時的官員,劉辯說他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這就是權力的微妙。

劉辯雖然相信荀攸是完全忠誠於自己的。但他卻不能保證荀攸的兒子,忠於自己的兒子;孫子忠於自己的孫子。過了幾代,忘記了祖上的恩情,誰還去記得你。

這也就是諸侯之患的起因之一。當年的帝皇過於信任自己的心腹。一代人不背叛,但是能保證每一代人都誓死尊崇嗎?

劉辯是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的。

處理好這邊,讓荀攸即刻來安定,估計也有兩天左右的行程。

要怎麼對付匈奴人,這個問題,還是要細細地去想。

劉辯曾想過分兵出去把守村莊,但是轉念一想,就推翻這個想法了。先不說這些村莊無險可守,要勝過匈奴的三千騎兵,就至少要四千步兵以上。

而這些大大小小的村莊有數百之多,劉辯怎麼有這麼多的兵力呢。

現在安定城內,撐死也就一萬士兵。

劉辯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士兵不夠用,而是戰馬不夠用,安定城裏隻有五百戰馬。

沒有戰馬,隻用步兵和匈奴人的騎兵作戰。可能是麵都沒見上,就先跑死了。

而且步兵打騎兵,勝則小勝,敗則大敗。

贏了不能追殺,輸了不能逃命。

這麼坑人的事情,劉辯再怎麼生氣,也不會一時衝動地出兵。所以才打算找來荀攸,商量計策。

……

安定城北的一處豪宅,

一個中年男子,他臉稍扁圓,衣著華貴,身材略顯臃腫,略有威儀。

他叫吳貴,是安定城的大富豪,大地主,在安定郡擁有良田數千畝。但土地卻不是他的主要收入。

吳貴眯起眼睛,語氣極為冷漠地問道:“你找到鄧林了嗎?”

安定城的流氓頭子鄧林,其實是吳貴手下的人。豢養私兵太麻煩,而且數量也極為有限,吳貴府上能拉出來打的壯丁私兵,就有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