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兒正在蹲坐在小竹凳上,旁邊就是堆積如山的蹈梗;
她把稻穗從稻稈裏抽出來,再擰斷多餘的稈子,剩下的那一寸稻穀就被丟在一旁,等待曬幹;
秸稈亦會被曬幹,再送入灶房裏燒。
之後就把曬幹的稻穀放入揚穀扇車裏進行篩選,利用了風力和重量,把摻在稻穀裏多餘的穎殼、灰糠、癟粒和雜質以及稻草碎等吹出去,使得穀子變純淨,好方便食用。
再用石碓來舂米,這石碓也是簡單,就是一個棒槌和一個盛器。
把穀子放入盛器裏,利用棒槌去砸穀子,砸碎它堅硬的外殼後,掉落在外麵的就是米糠了。
這米糠平時就是雞鴨和其它動物吃的,不過要是碰上天災人禍之類的,人可就是得要吃米糠的了。
最後一步的步驟就是用竹編簸箕去大糠,再用籮子去細糠,此後就可以篩選出白米,就可以食用了。
當李思華的聲音傳入宋巧兒和黃有金的耳朵裏時,兩人立即就把手中的活給停頓了下來。
“娘,這是怎麼了?”黃有金是大為不解。
李思華走近一看,才知道黃有金原來是把石碓從堂屋裏的角落裏拿出來,清理裏麵的灰塵呢,晾到一邊去,等待稻穀曬幹並用揚穀扇車篩選好後,才會舂米。
李思華知道自己是誤會了。
她怕是黃有金會傻乎乎地用這石碓來舂米,這一畝旱地的產量雖然沒有良田那邊的高,可是怎麼說至少也能有一百多斤啊。
要是用這比三個巴掌大的石碓來舂米的話,都不知道要忙活多少天才舂完這一百斤多呢!
這才在沒有搞清楚事情前,失了分寸地製止了黃有金。
“沒有。”李思華尷尬地抓了抓頭,“等稻穀曬幹再送到裏正家裏用揚穀扇車篩選幹淨後,老娘再教你們一個比用石碓效率更高的辦法來舂米。”
“是,娘。”黃有金對李思華所說的話沒有任何質疑之處,反而是更期待那一天的到來了。
他知道娘一定不會騙他的。
等李思華到了養殖場那邊後,黃有金問了黃有財一句,“剛才在荒地那邊,可有發生什麼事情?”
黃有財也沒有任何隱瞞,把李思華由頭到腳所說的話都轉述給了黃有金知道。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黃有金反複念叨著這句話。
直到很久過後,他才算是徹底領悟這個大道理。
“娘可真是個有大智慧的。”黃有金的眼神裏流露出對李思華深深的膜拜。
李思華對養殖場裏檢查一番。
雖然並沒有發現有雞鴨死亡,可她居然萌生了一種現在養著的雞鴨數量實在是有些少了。
要是不養個幾千隻雞鴨,這哪能有資格稱得上是養殖場啊!
“不行,等有空到鎮上去了,一定要多買些母雞,母鴨還有公鴨回來才行。”
母雞下蛋可以用來做辣條,母鴨下的蛋可以做皮蛋,而公鴨則可以殺了,來做烤鴨或者是鹵鴨也行。
剩下的那一個區域則拿來養豬,牛就不會養了。
因為她突然想起,在古代是不能隨意殺牛的,否則會觸犯法律,一個不小心被惡人舉報了,那麼等待自己的將會是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