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所以現在不撈錢,何時再撈?(1 / 2)

“碌碡?”章嵩挑著半眉,上下打量著這所謂叫‘碌碡’的玩意。

他自己在博羅縣當縣丞多年,平時也是一個博覽群書之人,竟然完全沒有聽說過‘碌碡’這個詞語,甚至連書上都未曾出現過這個詞語。

他第一次聽說這個詞語,居然是出自博羅縣墊底最窮的村子婁山村!

“章大人,這碌碡乃是本村一名叫李思華的守寡老農婦發明的,由她來出銀子找石匠師傅打造,並在全村上百名壯漢的輔佐下完成的,可以代替石碓用來舂米的一個超好用的工具。

這碌碡可以一次性舂一籮筐的稻穀,隻需要把稻穀均勻撒在碌碡上,驅動這根木棍,來回碾壓幾圈,便可使得稻穀輕鬆脫殼,這可是比石碓效率高上數十倍啊。”

裏正在介紹碌碡時,臉上一直都是洋溢著一抹誌得意滿,他很驕傲,這碌碡是出自婁山村,他也深信,作為博羅縣的縣丞,章嵩一定會回去向縣令大人回稟此事的。

那麼屆時,婁山村發明了碌碡一事,便會轟動整個博羅縣。

“當真?”在聽到碌碡舂米的效率比石碓要高上數十倍時,本就滿臉疑惑的章嵩,頓時就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用著駭然的語氣去反問裏正。

“回章大人,此事千真萬確!要是放在往年的這個時候,村民們還在用石碓舂著米呢,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早就歇下來了。”

章嵩每年都會過來婁山村兩趟收田稅,他是知道裏正為人剛正不阿,斷然不會撒謊的。

“妙啊,此事我一定會稟告縣令大人,讓碌碡可以得以在整個博羅縣推行,到時候定然會記你們婁山村一功。”

“那就感謝章大人了。”

站在遠處的李思華和黃有金,隱隱約約地有聽到了一些關於裏正和章嵩的對話吧。

這事,李思華也沒有往心裏去,她帶著黃有金往村尾爛草屋趕,受現代電視劇的影響,她對當官的沒有什麼好印象,為了老命可以多活幾年,反正離這些當官的遠一點就是了。

李思華問過黃有金了,這裏的田稅是交十分一的。

按照未脫殼時的重量來計算。

這一季,李思華家收割了一百七十七斤的稻穀,當時裏正在第一時間裏就已經拿著本子,每天都跑一趟,逐家逐戶去登記。

這田稅可是大事,是朝廷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要是出了差池,就別說是一個小小的裏正了,哪怕是縣令大人,都有可能會丟烏紗帽。

黃有金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他已經提前把十七斤七兩的稻穀給用麻袋裝好了。

就等著官府的人過來收呢。

還是老規矩,這次依然是在大槐樹下集合,由三名衙役用大秤杆來稱量各家送過來的稻穀,章嵩負責記錄在冊。

隻有很重的物件才會用得上大秤杆。

大秤杆

無論是大秤杆還是小秤杆,它們的構造基本都是一樣的,都是由帶星點和錐度的木杆、砣、砣繩、秤盤或秤鉤組成的。

小秤杆

輕的物品很好稱的。

隻需把物品放在秤盤上。

再把砣放在木杆上,不停地移動著位置。

當木杆保持平衡狀態時,就代表著砣所在的錐度就是物品的真實重量了,單人操作即可。